发布时间:2019年1月14日 已帮助: 1017 人 来源:北京北广之星学校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登开头的成语有哪些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余浪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登山蓦岭
中文发音:dēngshānmòlǐng。
成语解释:蓦:超越。形容长途跋涉,路途辛苦
成语出处:明-无名氏《大劫牢》第三折:“今日亲将头领差,登山蓦岭践尘埃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形容长途跋涉的辛苦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登木求鱼
中文发音:déngmùqiúyú。
成语解释:登:攀;木:树。爬到树上找鱼。比喻方向、方法不对,无法达到目的。
成语出处:宋-苏辙《次韵吴厚秀才见录》:“登木求鱼知我掘,循巢觅兔笑君疏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方法不对头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龙断之登
中文发音:lóngduànzhīdēng。
成语解释:谓谋利求财。龙,通“垄”。
相关成语推荐:
龙攀凤附
中文发音:lóngpānfèngfù。
比岁不登
中文发音:bǐsuìbùdēng。
成语解释:比:屡屡;频频。农业连年歉收。
成语出处:《汉书成帝纪》:“关东比岁不登,吏民以义收食贫民、人谷物助县官赈赡者,已赐直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;指农业欠收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涉海登山
中文发音:shèhǎidēngshān。
成语解释:渡过大海,攀登高山。形容旅程的艰苦,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。亦作“涉水登山”。
成语出处:唐-张说《贺示历书表》:“奉宣圣旨,内出新撰历书二十五卷,以示臣等,窃窥深奥,仰观英华,涉海登山,罔知攸际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旅行等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革凡登圣
中文发音:géfándēngshèng。
成语解释:见“革凡成圣”。
成语出处:隋炀帝《答释智顗遗旨书》:“世世生生,师资不阙,革凡登圣,给侍无亏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人的行为等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登高履危
中文发音:dēnggāolǚwēi。
成语解释:比喻诚惶诚恐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原道训》:“登高临下,无失所秉,履危行险,无忘玄伏,能存之此,其德不亏。”
成语造句:〖示例〗汉庭卿士如云屯,结绶弹冠朝至尊。登高履危足在外,神色不变惟伯昏。★宋秦观《雪浪石》诗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生
揽辔登车
中文发音:lǎnpèidēngchē。
成语解释:揽辔:掌握马缰绳。指巡行各地监察吏治。
成语出处:唐-陈子昂《上军国利害事三条-出使》:“先自京师,而访豺狼,然后揽辔登车,以清天下。”
成语造句:清-毛奇龄《送吴明府超迁观察之闽》诗:“丈夫入世贵倜傥,揽辔登车气何爽!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;指巡行各地监察吏治
登高去梯
中文发音:dēnggāoqùtī。
成语解释: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。表示已无退路。
成语出处:《孙子九地》:“帅与之期,如登高而去其梯。”
成语造句:〖示例〗盖如登高去梯,与之生死,投醪均味,忘其饥渴。★唐李翰《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序》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境遇
登高自卑
中文发音:dēnggāozìbēi。
成语解释: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。
成语出处:西汉戴圣《礼记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必自迩,辟如登高必自卑。”
成语造句:《北齐书-魏收传》:“跬步无已,至于千里。覆一篑进,及于万仞。故云行远自迩,登高自卑。”
成语使用:连动式;作谓语;比喻事情必须循序渐进
以上就是余浪小编为您整理登开头的成语有哪些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