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5月3日 已帮助: 913 人 来源:绍兴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有关絮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漫步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兰因絮果
中文发音:lányīnxùguǒ。
成语解释:兰因:比喻美好的结合;絮果:比喻离散的结局。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,最终离异。
成语出处:清龚自珍《丑奴儿令》:“兰因絮果从头问,吟也凄迷,掐也凄迷,梦向楼心灯火归。”
成语造句:兰因絮果,现业谁深。(清张潮《虞初新志小青传》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宾语;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,最终离异
絮絮叨叨
中文发音:xùxùdāodāo。
成语解释:形容说话罗嗦,唠叨。
成语出处:明汤显祖《紫箫记胜游》:“自成了人后,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,番来覆去,那里睡来?”
成语造句:〖示例〗那呆子絮絮叨叨,只管念诵着陪礼,爬起来与沙僧又进。★明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十九回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状语;指人说话
搓绵扯絮
中文发音:cuōmiánchěxù。
成语解释:搓:手相摩;绵:丝绵;絮:棉絮。搓揉丝绵,撕扯棉絮。形容大雪纷飞
成语出处:清-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9回:“原来不是日光,竟是一夜的雪,下得将有一尺厚,天上仍是搓棉扯絮一般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絮果兰因
中文发音:xùguǒlányīn。
成语解释:兰因:比喻美好的结合;絮果:比喻离散的结局。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,最终离异。
成语出处:《易-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”《左传-宣公三年》:“初,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,梦天使与己兰。”
成语造句:清-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2回:“玉生又道:‘骚人韵士,絮果兰因’八个字更好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夫妻
挦绵扯絮
中文发音:chánmiánchěxù。
成语解释:形容下大雪。
成语出处:元-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二折:“恰便似粉妆成殿阁楼台,有如那挦绵扯絮随风洒。”
成语造句:明-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21回:“那雪如挦绵扯絮,乱舞梨花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只鸡絮酒
中文发音:zhījīxùjiǔ。
成语解释:指悼念故人,祭品菲薄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-徐徲传》:“徲尝为太尉黄琼所辟,不就。及琼卒归葬,徲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,设鸡酒薄祭,哭毕而去。不告姓名。”
成语造句:清-无名氏《帝城花样-韵香传》:“以只鸡絮酒酬韵香,韵香必含笑于九泉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悼念故人
禅絮沾泥
中文发音:chánxūzhānní。
成语解释:比喻禅寂之心受到尘世烦恼的沾染。
成语出处:《花月痕》第四九回:“兰香来无定处,绿蕊去未移时,想你二人禅絮沾泥,当不复悔偷灵药。”
成语造句:清-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49回:“兰香来无定处,绿蕊去未移时,想你二人禅絮沾泥,当不复悔偷灵药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心情平静
粘花惹絮
中文发音:niánhuārěxù。
成语解释:粘:粘贴;惹:招引,挑逗。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,淫乱
成语出处:明-胡文焕《群音类选-明珠记-潜地窥春》:“人前巧做出猜嫌计,正好粘花惹絮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男子勾引女子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败絮其中
中文发音:jīnyùqíwài,bàixùqízhōng。
成语解释:金玉:珍宝;败絮:破烂棉絮。比喻外表很华美,而里面一团糟
成语出处:明刘基《诚意伯集卖柑者言》:“观其坐高堂,骑大马,醉醇醴而饮肥鲜者,孰不巍巍乎可畏,赫赫乎可象也,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也哉!”
成语造句:难怪人说长皮不长肉,中看不中吃!这才是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呢!(欧阳山《三家巷》一)
成语使用:复句式;作宾语、分句;比喻徒有其表
柳絮才高
中文发音:liǔxùcáigāo。
成语解释: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。多指女子。
成语出处:南朝-宋-刘义庆《世说新语-言语》:“俄而雪骤,公欣然曰:‘白雪纷纷何所拟?’兄子胡儿曰:‘撒盐空中差可拟。’兄女曰:‘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’公大笑乐。”
成语造句:明-李开先《闲居集-至后复夜雪》:“柳絮才高称谢咏,麻衣喻切有曹诗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女性
以上就是漫步小编为您整理有关絮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