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9月9日 已帮助: 912 人 来源:临汾戴氏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慨开头的成语有哪些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曦晨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慷慨悲歌
中文发音:kāngkǎibēigē。
成语解释:情绪激昂地唱歌,以抒发悲壮的胸怀。
成语出处:晋陶潜《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》:“慷慨独悲歌,钟期信为贤。”
成语造句:慷慨悲歌士,相传燕赵多。(清黄遵宪《慷慨》诗)
成语使用:偏正式;作谓语;指情绪激昂地唱歌,以抒发悲壮的胸怀
感慨激昂
中文发音:gǎnkǎijīáng。
成语解释:情绪激动,精神昂扬。
成语出处:清-邵长蘅《侯方域魏禧传》:“[魏禧]其为文主识议,凌厉雄健,不屑屑抚拟如世之貎似大家者,遇忠孝节烈事,则益感慨激昂,摹画淋漓。”
成语造句:其始也,犹稍稍感慨激昂,思自表见;一限以资格,此士大夫所以尽奄然而无有气者也。★清-龚自珍《明良论三》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情绪
慨然应允
中文发音:kǎirányīngyǔn。
成语解释:慨然:慷慨、爽快。形容豪不犹豫地答应下来。
成语出处:明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二十七回:“令婆召孟良入与言其事,孟良慨然领诺。”
成语造句:张君是认定《浮士德》有可译价值的之一人,我也是认为有可译的价值的,所以我当时也就慨然应允了。(郭沫若《论文学的研究与介绍》)
成语使用:作谓语;指答应很爽快
慷慨赴义
中文发音:kāngkǎifùyì。
成语解释:慷慨:意气激昂,情绪激动。赴义:为正义而死。指大义凛然地为正义献身。
成语出处:明-朱鼎《玉镜台记-王敦反》:“大丈夫当慷慨赴义,何用悲为!”
成语造句:材伏哭叩头,举火,烈妇死,三十余人从死,其慷慨赴义如此。(清王猷定《梁烈妇传》)
成语使用:作谓语;指为正义献身
慨当以慷
中文发音:kǎidāngyǐkāng。
成语解释:与“慷慨”意思相同,指充满正气,情绪激动。“当以”无实际意义。
成语出处:汉-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”
成语造句:与知己别来十年,而此生遭际,慨当以慷,乃有出于契阔之外者。(清侯方域《复倪玉纯书》)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慷慨陈词
中文发音:kāngkǎichéncí。
成语解释:慷慨:意气激昂;情绪激动;陈:述说。意气昂扬;情绪激动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见解。也作“慷慨陈义”。
成语出处:宋陆九渊《荆国文公祠堂记》:“则畴昔从容问学,慷慨陈义,而诸君子之所深与者也。”
成语造句:元末群盗纵横,时事不堪言矣。诗家慷慨陈词,多衰飒无余地。(潘德舆《养一斋诗话》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
慷慨激烈
中文发音:kāngkǎijīliè。
成语解释:见“慷慨激昂”。
成语出处:《元史-小云石海涯传》:“燧见其古文绡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,大奇之。”
成语造句:明-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一卷:“萧后见其慷慨激烈,神采超群,心甚爱之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情绪
慷慨淋漓
中文发音:kāngkǎilínlí。
成语解释:淋漓:充盛;畅快。形容说话、写文章意气昂扬;言辞畅快。
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六回:“先颁发一篇檄文,说得堂堂正正,慷慨淋漓。”
成语造句:他慷慨淋漓地抒发他当时的感受。
成语使用:偏正式;作状语;形容说话、写文章意气昂扬
慷慨激昂
中文发音:kāngkǎijīáng。
成语解释:慷慨:充满正气;情绪激动。激昂:振奋昂扬。形容精神振奋;意气昂扬。
成语出处:唐柳宗元《柳先生集卷三十六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》:“今将慷慨激昂,奋攘布衣,纵谈作者之筵,曳裾名卿之门。”
成语造句:在东京聚首时,一谈到国事上来,总要谈得慷慨激昂,而且有点口角流沫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》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
慷慨激扬
中文发音:kāngkǎijīyáng。
成语解释:激扬:振奋昂扬。精神振奋,意气昂扬。形容情绪、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。
成语出处:《周书-韦孝宽传》:“孝宽慷慨激扬,略无顾意,士卒莫不激励,人有死难之心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人的语气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以上就是曦晨小编为您整理慨开头的成语有哪些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