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7月13日 已帮助: 789 人 来源:西安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描写鹿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振铭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鸿案鹿车
中文发音:hóngànlùchē。
成语解释:鸿案:《后汉书-梁鸿传》载有梁鸿之妻举案齐眉的故事,后用以指夫妻相敬如宾。鹿车:《后汉书-鲍宣妻传》载有鲍宣与妻共驾鹿车归乡的故事,后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。比喻夫妻之间相互尊重,相互体贴,同甘共苦。
成语出处:鸿案:《后汉书-梁鸿传》载有梁鸿之妻举案齐眉的故事,后用以指夫妻相敬如宾。鹿车:《后汉书-鲍宣妻传》载有鲍宣与妻共驾鹿车归乡的故事。后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。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夫妻间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覆蕉寻鹿
中文发音:fùjiāoxúnlù。
成语解释:覆:遮盖;蕉:同“樵”,柴。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
成语出处:清-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序:“守株待兔之举,视若不二法门,覆蕉寻鹿之徒,尊为无上妙品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办事失误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覆鹿寻蕉
中文发音:fùlùxúnjiāo。
成语解释:覆:遮盖;蕉:同“樵”,柴。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。
成语出处:战国郑列御寇《列子周穆王》:“郑人有薪于野者,……,覆之以蕉,不胜其喜。”
成语造句:〖示例〗乌轮兔驾迅长空,覆鹿寻蕉恍梦中。★明陈汝元《金莲记慈训》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办事失误
马鹿易形
中文发音:mǎlùyìxíng。
成语解释: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,比喻颠倒是非、混淆黑白
成语出处:南朝宋范晔《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》:“不能结纳贞良,以救祸败,反复欲钳塞士口,杜蔽主听,将欲使玄黄改色,马鹿易形乎?”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补语、宾语;比喻颠倒是非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鹿走苏台
中文发音:lùzǒusūtái。
成语解释:比喻国家败亡,宫殿荒废。
成语出处:东汉班固《汉书伍被传》:“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。”
成语造句:明-陈所闻《驻马听-吴山拜伍相庙》曲:“不能勾鲸吞越国,翻教鹿走苏台,鸱泛江风。”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宾语;比喻国家败亡,宫殿荒废
逐鹿中原
中文发音:zhúlùzhōngyuán。
成语解释:在中原争夺天下。比喻争夺政权。逐:追赶;鹿:比喻帝位、政权。
成语出处:西汉司马迁《史记淮阴侯列传》: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。”
成语造句:三军在江、淮、河、汉之间布成“品”字形阵势,互为觭角,逐鹿中原,机动歼敌。(刘伯承《千里跃进大别山》)
成语使用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鹿死谁手
中文发音:lùsǐshuíshǒu。
成语解释:鹿:猎取的对象。追鹿不知落入谁手。指政权不知落入谁人之手;后借指不知胜利归属何人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石勒载记下》:“朕若逢高皇,当北面而事之,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。朕遇光武,当并驱于中原,未知鹿死谁手。”
成语造句:古人把争天下比做“逐鹿中原”。也只有稳据中原,才能定鹿死谁手。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四十七章)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宾语;用于比赛
挺鹿走险
中文发音:tǐnglùzǒuxiǎn。
成语解释:挺而走险。指事急之时,被迫冒险行事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左传文公十七年》:“古人有言曰……‘鹿死不择音(荫)’小国之事大国也,德则其人也,不德则其鹿也,铤而走险,急何能择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冒险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标枝野鹿
中文发音:biāozhīyělù。
成语解释:标枝,树梢之枝,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;野鹿,比喻在下之民
成语出处:《庄子天地》:“至治之世,不尚贤,不使能,上如标枝,民如野鹿。”
成语造句:况欲以过门不入、日昃不食之世,反诸标枝野鹿,其不为西晋者几希?★清-魏源《默觚下-治篇二》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太古时代
鹿车共挽
中文发音:lùchēgòngwǎn。
成语解释:鹿车:古时的一种小车;挽:拉。旧时称赞夫妻同心,安贫乐道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-鲍宣妻传》:“妻乃悉归侍御服饰,更著短布裳,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。”
成语造句:元-吴亮《劝忍百箴》:“鹿车共挽,桓氏不恃富而凌鲍宣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;用于夫妻
以上就是振铭小编为您整理描写鹿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