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5月21日 已帮助: 987 人 来源:长沙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象字开头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娇花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太平无象
中文发音:tàipíngwúxiàng。
成语解释:谓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。《资治通鉴-唐文宗太和六年》:“会上御延英,谓宰相曰:‘天下何时当太平,卿等亦有意于此乎?’僧孺对曰:‘太平无象。今四夷不至交侵,百姓不至流散,虽非至理,亦谓小康。陛下若别求太平,非臣等所及。’”后以“太平无象”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
成语出处:《资治通鉴-唐文宗太和六年》:“会上御延英,谓宰相曰:‘天下何时当太平,卿等亦有意于此乎?’僧孺对曰:‘太平无象。今四夷不至交侵,百姓不至流散,虽非至理,亦谓小康。陛下若别求太平,非臣等所及。’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讽刺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拔犀擢象
中文发音:báxīzhuóxiàng。
成语解释:擢:提升。比喻提拔才能出众的人。
成语出处:宋王详《与丞相论郑武子状》:“敕局数人,其间固有拔犀擢象见称一时者,然而析理精微,旁通法意,鲜如克。”
成语造句:既然要人任人唯亲,又怎能做到拔犀擢象呢?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;比喻选拔人才
盲人说象
中文发音:mángrénshuōxiàng。
成语解释: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
成语出处:元黄溍《书袁通甫诗后》:“吾侪碌碌,从俗浮沉,与先生相去远甚,而欲强加评品,正如盲人说象。”
成语造句:不深入调查研究就会闹出盲人说象的笑话来的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看问题以偏概全
蛇欲吞象
中文发音:shéyùtūnxiàng。
成语解释:蛇想吞下大象。比喻贪欲极大。
成语出处:《山海经-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”战国楚-屈原《天问》:“一蛇吞象,厥大何如?”
成语造句:明-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四卷:“美恶不称,谓之狗尾续貂;贪图不足,谓之蛇欲吞象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忘象得意
中文发音:wàngxiàngdéyì。
成语解释:忘记物象,得到真谛。
成语出处:南朝-齐-刘邙《答竟陵王子良书》:“微文接粗,渐说或允;忘象得意,顿义为长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拽象拖犀
中文发音:zhuàixiàngtuōxī。
成语解释:能徒手拉住大象拖动犀牛。形容勇力过人。
成语出处:元无名氏《大战邳彤》第一折:“凭着我拽象拖犀胆气雄,更那堪武艺精,怕什么奸贼巨鹿狠邳彤。”元无名氏《活拿萧天佑》第二折:“我可也杀人放火偏能惯,拽象拖犀气力高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遗风余象
中文发音:yífēngyúxiàng。
成语解释: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。
成语出处:宋司马光《投壶新格》:“古者壶矢之制,揖让之容,今虽阙焉,然其遗风余象犹仿佛也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巴蛇吞象
中文发音:bāshétūnxiàng。
成语解释:巴蛇:传说中的大蛇。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。比喻人心不足,贪得无厌
成语出处:《山海经-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贪心不足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盲人摸象
中文发音:mángrénmōxiàng。
成语解释:佛经故事;传说几个盲人各自抚摸大象的身体;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所摸到的一部分就是大象;因此各人所说不一;争论不休。比喻以一点代替全面;看问题片面。
成语出处:宋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》:“有僧问:‘众盲摸象,各说异端,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?’”
成语造句: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,看问题不能凭自己主观的片面了解就作判断,应了解事物的全貌。
成语辨析:~与“管中窥豹”有别:~含贬义;不作自谦之词;管中窥豹常作自谦之词;是中性成语。
万象更新
中文发音:wànxiànggēngxīn。
成语解释: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;出现了一番新气象。万象:宇宙间的一切景象。
成语出处:清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如今正是初春时节,万物更新,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。”
成语造句:春回大地,万象更新,农民又开始耕种了。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
以上就是娇花小编为您整理象字开头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