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5月27日 已帮助: 800 人 来源:绍兴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悉的成语推荐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昆锐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悉索敝赋
中文发音:xīsuǒbìfù。
成语解释:悉:全部;索:尽;敝:谦辞,谓不精良。指尽全国所有的兵力。也指拿出所有的一切来供应。
成语出处:先秦左丘明《左传襄公八年》:“敝邑之人,不敢宁处,悉索敝赋,以讨于蔡。”
成语造句:今幸少闲,悉索敝赋,愿从诸君之后,左右卫君,以诛卫之不当立者!(明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四回)
成语使用:紧缩式;作谓语;指尽其所有来供给
工力悉敌
中文发音:gōnglìxīdí。
成语解释:工力:功夫和力量;悉:完全;敌:相当。双方的功夫、力量;不相上下。多指艺术方面的造诣不分高低。
成语出处:宋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:“及闻其评,曰:‘二诗工力悉敌。’”
成语造句:这两幅山水画工力悉敌,很难分出高下。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;指不相上下
洞悉底蕴
中文发音:dòngxīdǐyùn。
成语解释:洞:深入,透彻;悉:知道;底蕴:事物的内容。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
成语出处:清-钱泳《履园丛话-耆旧-十兰判官》:“先生自幼通于小学,及长,博极群书,于汉、唐先儒之学,无不洞悉底蕴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观察事物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先悉必具
中文发音:xiānxībìjù。
成语解释:纤悉:细微详尽。细微详尽,全都载明。
成语出处:明归有光《上宋明府书》:“律于发冢之条,如知情买卖器物砖石、薰猩平园之类,纤悉必具。”
成语造句:〖示例〗凡促织之态貌性情,先悉必具。★明袁宏道《蓄促织》
相关成语推荐:
悉帅敝赋
中文发音:xīshuàibìfù。
成语解释:见“悉索敝赋”。
成语出处:《国语-鲁语下》:“我先君襄公不敢宁处,使叔孙豹悉帅敝赋,踦跂毕行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;指尽其所有来供给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铢两悉称
中文发音:zhūliǎngxīchèn。
成语解释:形容两方面轻重相等;优劣相当(铢: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;据说六铢为一锱;四锱为一两)。
成语出处:明周晖《金陵琐事》:“梁同考坐吏书之左,去官三百余员,铢两悉称,士林服之,士林荣之,此皆破格之异命也。”
成语造句:倘要保存上文,则将末两句改为“警察队空枪亦一齐发声,乡民始后退”,这才铢两悉称,和军警都毫无关系。(鲁迅《伪自由书不通两种》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纤悉无遗
中文发音:xiānxīwúyí。
成语解释:纤悉:细微详尽;遗:遗漏。一点都没有遗漏。
成语出处:唐李珏《唐丞相太子少师牛僧孺神道碑铭序》:“自婴疾至于捐馆,谈笑语言,宴居自若,口占理命,纤悉无遗。”
成语造句:宋-李光《论王子献等札子》:“日计月课,纤悉无遗。”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一点儿都没有遗漏
洞悉无遗
中文发音:dòngxīwúyí。
成语解释:洞:深入,透彻;洞悉:知道。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
成语出处:孙中山《伦敦被难记》:“此人之果为谁,及其抵英国后之一举一动,本使馆洞悉无遗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看得清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悉索薄赋
中文发音:xīsuǒbáofù。
成语解释:见“悉索敝赋”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-要略》:“武王继文王之业,用太公之谋,悉索薄赋,躬擐甲胄,以伐无道而讨不义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;指尽其所有来供给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洞悉其奸
中文发音:dòngxīqíjiān。
成语解释:洞:洞察,洞悉;奸:奸伪。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能力强,看问题敏锐
成语出处:明-沈德符《野获编-列朝-庙议献谄不用》:“甫出口,而上已洞悉其奸,斥逐不已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看问题敏锐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以上就是昆锐小编为您整理悉的成语推荐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