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年3月27日 已帮助: 995 人 来源:宁波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带据的成语汇总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隐诗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据高临下
中文发音:jùgāolínxià。
成语解释:凭借高处俯控低处,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
成语出处:清郑观应《盛世危言边防一》:“盖有土垒,则据高临下,敌必不克骤攻。”
成语造句:何况他们占东半球大陆的领袖地位,据高临下……暗示全世纪以宇宙伟大的动力呢。★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同“居高临下”
进退失据
中文发音:jìntuìshījù。
成语解释:据:依据;凭借。前进、后退都失去了依据。形容无处安身;亦指进退两难。
成语出处:宋陈亮《谢安比王导》:“温一心,以为有鸿鹄将至,故气不足以决之,而进退失据。”
成语造句:进退失据,两无所容,此可谓调和者之戒矣。(章炳麟《诸子学略说》)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进退两难
引经据典
中文发音:yǐnjīngjùdiǎn。
成语解释:引;援解;引用;经:经书;据:依据;典:典籍。引用经典著作作为立论的依据。
成语出处:南朝宋范晔《后汉书荀爽传》:“爽皆引据大义,正之经典。”
成语造句:吃到这些臭东西,还要替他考证,你也忒爱引经据典了。(清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二回)
成语辨析:~与“旁征博引”都含有“引用材料作为依据”的意思;但“旁征博引”偏重在引证的材料十分广博;~偏重材料引自经典。
查无实据
中文发音:cháwúshíjù。
成语解释:查究起来,没有确实的根据或证据。
成语出处:清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01回:“那两个差头,白白的又发了一注子大财,只以‘查无实据’禀报县公完事。”
成语造句:鲁迅《南腔北调集-作文秘诀》:“也就是通篇是自己做的,而又全非自己所做,个人其实并没有说什么;也就是‘事出有因’,而又‘查无实据’。”
成语使用: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没有确凿的根据
负衡据鼎
中文发音:fùhéngjùdǐng。
成语解释:谓身居高位,肩负重任。
成语出处:南朝-梁-刘勰《文心雕龙-程器》:“孔光负衡据鼎,而仄媚董贤;况班马之贱职,潘岳之下位哉!”周振甫注:“负衡据鼎,指处丞相位。衡,秤,表持平;鼎,三足,喻三公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地位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进退亡据
中文发音:jìntuìwángjù。
成语解释:同“进退无据”。
成语出处:《魏书-袁翻传》:“且三雍异所,复乖卢蔡之义;进退亡据,何用经通?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陷于困境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言必有据
中文发音:yánbìyǒujù。
成语解释:言:说话;说的话;据:依据;根据。说话必定有依据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故事新编序言》:“对于历史小说,则以为博考文献,言必有据者,纵使有人讥为‘教授小说’,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。”
成语造句:他说话大都言必有据,没有根据或无凭无据的话他从来不说。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
真凭实据
中文发音:zhēnpíngshíjù。
成语解释:真实可靠的凭据。
成语出处:清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50回:“这方子上都盖有他的姓名图书,是个真凭实据。”
成语造句:处理任何案件,都必须有真凭实据。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
据义履方
中文发音:jùyìlǚfāng。
成语解释:根据正道立身行事。
成语出处:晋-皇甫谧《高士传-许由》:“许由,字武仲,阳城槐里人也。为人据义履方,邪席不坐,邪膳不食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为人正直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有凭有据
中文发音:yǒupíngyǒujù。
成语解释:既有凭证,又有依据。
成语出处:明冯梦龙《喻世明言陈御史巧勘金钗钿》:“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,有凭有据,须不是你自轻自贱。”
成语造句:〖示例〗那色鬼又未曾目睹其间,听他们说得有凭有据,便也以讹缠讹,信以为实。★清张南庄《何典》第八回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状语;指有凭证
以上就是隐诗小编为您整理带据的成语汇总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