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1月19日 已帮助: 861 人 来源:温州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调字开头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终走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饶舌调唇
中文发音:ráoshétiáochún。
成语解释:饶舌,多嘴。调唇,耍嘴皮子。指多嘴多舌,搬弄是非。
成语出处:明无名氏《苏九淫奔》第一折:“我恰待饶舌调唇,怎当他拔树寻根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说话等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油腔滑调
中文发音:yóuqiānghuádiào。
成语解释:腔、调:说话的声音、语气。形容说话轻浮油滑;不诚恳。
成语出处:清王士祯《师友诗传录卷一郎廷槐问》:“若不多读书,多贯穿,而遽言性情,则开后学油腔滑调,信口成章之恶习矣。”
成语造句:人们——特别是小何还是认定他油腔滑调。(茹志娟《新当选的团支书》)
成语辨析:~和“油嘴滑舌”;都含“说话油滑轻浮”的意思。但~偏重于腔调、态度方面;用于强调态度轻浮;“油嘴滑舌”偏重在说话方面用于强调耍嘴皮子。
调墨弄笔
中文发音:diàomònòngbǐ。
成语解释:谓玩弄文字技巧。
成语出处:汉-王充《论衡-佚文》:“天文人文,文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?载人之行,传人之名也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作文等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品竹调丝
中文发音:pǐnzhúdiàosī。
成语解释:见“品竹调弦”。
成语出处:明-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-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》:“[柳耆卿]吟诗作赋,琴棋书画,品竹调丝,无所不通。”
成语造句:明-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踢球打弹,品竹调丝,吹弹歌舞,自不必说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老调重弹
中文发音:lǎodiàochóngtán。
成语解释:调:调子;曲调。陈旧的曲调重新弹奏。比喻已经说过的话再说过;也指说话或文章没有新意。
成语出处:邹韬奋《无政府与民主政治》:“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,实际是老调重弹罢了。”
成语造句:邹韬奋《无政府与民主政治》:“如今不过是略搬花样,实际是老调重弹罢了。
成语使用:含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。
弄粉调脂
中文发音:nòngfěntiáozhī。
成语解释:调:调和;脂:胭脂。指以脂粉妆饰容颜
成语出处:《货郎旦》第四折:“我本是穷乡寡妇,没什的艳色娇子,又不会卖风流弄粉调脂,又不会按宫商品竹弹丝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多用于女性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才调秀出
中文发音:cáidiàoxiùchū。
成语解释:才调:才情。形容才情风格优异出众
成语出处:《晋书-王接传论》:“才调秀出,见赏知音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夸奖人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蜜里调油
中文发音:mìlǐtiáoyóu。
成语解释:比喻非常亲密和好。
成语出处:清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7回:“宝玉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,这时候总不见面了,也不知是真病假病。”
成语造句: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年轻轻的公母俩,老是蜜里调油,一时一刻也离不开。”
成语使用:紧缩式;作宾语;比喻非常亲密无间
遣兵调将
中文发音:qiǎnbīngdiàojiàng。
成语解释:犹调兵遣将。亦作“遣将调兵”、“遣将征兵”
成语出处:《禅真逸史》第二八回:“再说延州府丞汤思忠遣兵调将已定,然后自领马步军兵,离寨伺候。”
成语造句:中山先生以为袁氏手握大权,发号施令,遣兵调将,极称自由。★陈英士《致黄克强书》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调动安排人事
瑟调琴弄
中文发音:sètiáoqínnòng。
成语解释:比喻夫妇感情融洽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诗小雅常棣》:“妻子好合,如鼓琴瑟。”
成语造句:想那日瑟调琴弄,叹中途付与东风。★《群音类选-红拂记-红拂寄讯》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夫妻之间
以上就是终走小编为您整理调字开头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