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3月15日 已帮助: 792 人 来源:东莞卓越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有关读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浩轩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百读不厌
中文发音:bǎidúbùyàn。
成语解释:厌:厌烦;厌倦。反复阅读也不感到厌倦。形容诗文含义精深;引人入胜;耐人寻味。
成语出处:宋苏轼《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》诗:“故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”
成语造句:《三国演义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水浒》等,都是令人百读不厌的古典文学名著。
成语辨析:“百”不当“一百”讲;泛指多。
囊萤照读
中文发音:nángyíngzhàoshū。
成语解释:用口袋装萤火虫,照着读书。形容家境贫寒,勤苦读书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-车胤传》:“车胤恭勤不倦,博学多通,家贫不常得油,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,以夜继日焉。”
成语造句:古时候曾有“囊萤照读”、“凿壁偷光”的志士。(鲁迅《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》)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勤学苦读
闭户读书
中文发音:bìhùdúshū。
成语解释: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。
成语出处:《隋书卢思道传》:“思道读之,多所不解,于是感激,闭户读书,师事河间邢才子。”
成语造句:只会闭户读书是行不通的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专心学习
十年读书
中文发音:shíniándúshū。
成语解释:谓长期努力于学业。
成语出处:《宋书-沈攸之传》:“攸之晚好读书,手不释卷,《史》、《汉》多所谙忆,常叹曰:‘早知穷达有命,恨不十年读书。’”
成语造句:他发奋“十年读书”,长期钻研学问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指刻苦读书
刺股读书
中文发音:cìgǔdúshū。
成语解释:比喻刻苦攻读。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-秦策一》:“(苏秦)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。”
相关成语推荐:
刺股悬梁
读书得间
中文发音:dúshūdéjiàn。
成语解释:间:间隙。比喻窍门。读书得了窍门。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,心领神会。
成语出处:清-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4回:“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!你说的一点不错。”
成语造句:飏翁!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!你说的一点不错。(清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四回)
成语使用:作宾语;形容读书能探究窍门,心领神会
映月读书
中文发音:yìngyuèdúshū。
成语解释: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。形容家境清贫,勤学苦读。
成语出处:《南史江泌传》:“泌少贫,昼日斫屧为业,夜读书随月光,光斜则握卷升屋,睡极堕地则更登。”
成语造句:元-苏彦文《冬景》:“休强呵映月读书,且免了这扫雪烹茶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勤奋读书
读书三到
中文发音:dúshūsāndào。
成语解释:形容读书十分认真。
成语出处:宋-朱熹《训学斋规》:“余尝谓读书有三到:谓心到,眼到,口到……三到之中,心到最紧。”
成语造句:我们要学古人读书三到的学习方法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读书十分认真
熟读深思
中文发音:shúdúshēnsī。
成语解释:反复地阅读,认真地思考。
成语出处:宋-苏轼《送安犉秀才失解西归》:“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”
成语造句:朱自清《论百读不厌》:“‘旧书’指的是经典,所以要‘熟读深思’。”
成语使用: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;用于文章等
不忍卒读
中文发音:bùrěnzúdú。
成语解释:卒:尽,完。不忍心读完。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。
成语出处:清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上卷:“闽督何公小宋,挽其夫人一联,一字一泪,如泣如诉,令人不忍卒读。”
成语造句:闽督何公小宋,挽其夫人一联,一字一泪,如泣如诉,令人不忍卒读。(清淮阴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上卷》
成语使用:作谓语;用于文章
以上就是浩轩小编为您整理有关读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