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年2月9日 已帮助: 835 人 来源:苏州南艺之星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带格的成语汇总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鹏涛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别创一格
中文发音:biéchuàngyígé。
成语解释: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。
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李白与杜甫杜甫与苏涣》:“仅存的三首,从内容来说,实在是别创一格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自成一家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格杀无论
中文发音:géshāwúlùn。
成语解释:见“格杀勿论”。
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:“清政府以‘格杀无论’对付人民,人民也以‘格杀无论’对待卖国贼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可将拒捕的人当场打死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格格不纳
中文发音:gégébùnà。
成语解释:谓难以接受。
成语出处:清-昭槤《啸亭杂录-诗文涩体》:“其《新唐书》好用僻字涩句,以矜其博,使人读之,胸臆间格格不纳,殊不爽朗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训格之言
中文发音:xùngézhīyán。
成语解释: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。
成语出处:《孔子家语-五仪》:“所谓庸人者,心不存慎终之规,口不吐训格之言。”
成语造句:明-赵南星《明敕赠吏科都给事中继川魏公碑》:“夫训格之言,可剿袭也;中绳之行,可假托也。”
成语使用: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有耻且格
中文发音:yǒuchǐqiěgé。
成语解释:谓人有知耻之心,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。
成语出处:先秦-孔子《论语-为政》:“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
成语造句:天下有重典而不为酷者,惩一儆百,辟以止辟是也;有最轻之典而人莫敢犯者,有耻且格是也。★清-魏源《军储篇一》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自成一格
中文发音:zìchéngyīgé。
成语解释: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。
成语出处:清赵翼《瓯北诗话白香山诗》:“香山于古诗律诗中,又多创体,自成一格。”
成语造句:〖示例〗自然,各人的做法不尽同……办得各有特色,自成一格。★《新华日报》1943.3.5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格杀勿论
中文发音:géshāwùlùn。
成语解释:格:打;格杀:打死;勿论:不论罪。指把拒捕、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。
成语出处:清林则徐《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》:“驶近夷路,概行追击,倘敢逞凶拒捕,格杀勿论。”
成语造句:如有白拒捕等事,格杀勿论。(《负曝闲谈》第三回)
成语使用:复杂式;作谓语;指可将拒捕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
破格任用
中文发音:pògérènyòng。
成语解释:格:规格,标准。突破原来的标准任用人才
成语出处:张恨水《八十一梦-第15梦》:“一日之间,我们这里有两个人破格任用,大可庆祝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选拔人才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格高意远
中文发音:gégāoyìyuǎn。
成语解释:谓文章的格调高雅,含意深远。
成语出处:宋-王禹偁《送丁谓序》:“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,格高意远,大得六经旨趣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作品等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扞格不通
中文发音:hàngébùtōng。
成语解释:扞格:互相抵触,格格不入。固执成见,不能变通
成语出处:清-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一回:“其余十八行省,那一处不是执迷不化,扞格不通呢?”
成语造句:丁寅生《孔子演义》第一回:“只为他生在恃强争霸、政出权门的春秋时代,和他所抱的王道主意,有些扞格不通,以致栖栖皇皇了一世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为人
以上就是鹏涛小编为您整理带格的成语汇总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