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11月1日 已帮助: 910 人 来源:乌鲁木齐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描写损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浩瀚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损公肥私
中文发音:sǔngōngféisī。
成语解释:损害公家的利益而使私人获利。
成语出处:《新华月报》1979年第1期:“在群众中,有些人损公肥私,无理取闹。”
成语造句:陆天明《省委书记》:“绝不能让损公利己、损公肥私的人在经济上政治上占到半点便宜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私心重
有增无损
中文发音:yǒuzēngwúsǔn。
成语解释:损:损害,减少。仍在增加,不见减少。指事物向着某个方面不断深化。
成语出处:晋-陈寿《三国志-魏志-高堂隆传》:“臣寝疾病,有增无损,常惧奄忽,忠款不昭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状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损军折将
中文发音:sǔnjūnzhéjiàng。
成语解释:犹损兵折将。兵士和将领都有损失。指作战失利。
成语出处:元无名氏《乐毅图齐》第一折:“不争你和他相持,损军折将,则不如紧守城池。”
成语造句:〖示例〗且言崇侯虎恃才妄作,提兵征伐,孰知今日损军折将,心甚惭愧;只得将败残军兵收聚,扎下行营,郁郁不乐。★明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回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打了败仗
欲益反损
中文发音:yùyìfǎnsǔn。
成语解释:益:得益;损:损害。原想有所得益,结果反受损害。形容事与愿违。
成语出处:汉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动而见尤,欲益反损。”
成语造句:众一《漫话散文诗》:“那是欲益反损,不足为法的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事与愿违
七损八伤
中文发音:qīsǔnbāshāng。
成语解释:形容损伤惨重。
成语出处:明-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四回:“后面伏兵齐起,这索超便有三头六臂,也须七损八伤。”又第一百九回:“降者三万人,除那逃走脱的,其余都是十死九活,七损八伤,颠翻在地,被人马践踏,骨肉如泥的,不计其数。”
成语造句:明-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八回:“再若七损八伤,一个女子,或有夜眠不测,我到替他做孝子!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伤势
损人害己
中文发音:sǔnrénhàijǐ。
成语解释:既害了别人,又害了自己。
成语出处:巴金《和读者谈家》:“可是封建旧家庭的环境戕害了他的生机,他只能做损人害己的事情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斟酌损益
中文发音:zhēnzhuósǔnyì。
成语解释:斟酌:考虑;损:减少;益:增加。仔细考虑,斟情酌理,掌握分寸
成语出处:三国-蜀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至于斟酌损益,进尽忠言,则攸之、祎、允之任也。”
成语造句:清-林则徐《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》:“兹据另议章程五条,无非就自然之利斟酌损益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指认真考虑
损兵折将
中文发音:sǔnbīngzhéjiàng。
成语解释: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。
成语出处:明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1回:“损兵折将,必然瞒着天子。”
成语造句:郭沫若《甲申三百年祭》:“一败于定州,再败于真定,损兵折将,连自成自己也带了箭伤。”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;含贬义,指打了败仗
香消玉损
中文发音:xiāngxiāoyùsǔn。
成语解释:见“香消玉碎”。
成语出处:清-缪艮《沈秀英传》:“秀英香消玉损,已返方诸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女性死亡等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损人利己
中文发音:sǔnrénlìjǐ。
成语解释:损害别人;使自己得到好处。利:使得到好处。
成语出处:元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:“做的个上梁不正,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。”
成语造句:凡有损人利己之心的人,其结果都不妙。(毛泽东《新民主主义的宪政》)
成语辨析:~和“自私自利”都可表示“极其自私”。但~偏重于“损人”;即损害别人来为自己谋利;而“自私自利”只是表示“极为自私;只为自己着想”;不一定损害别人利益。
以上就是浩瀚小编为您整理描写损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