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10月28日 已帮助: 1152 人 来源:福州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诵开头的成语有哪些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昆峰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昼耕夜诵
中文发音:zhòugēngyèsòng。
成语解释:白天耕种;夜晚读书。形容在艰苦的环境中抓紧时间学习。诵:读书。
成语出处:北齐魏收《魏书崔光传》:“家贫好学,昼耕夜诵,佣书以养父母。”
成语造句:他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,白天工作,晚上念夜大,回家后还要复习功课,真有昼耕夜诵的精神。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定语;含褒义
涂歌邑诵
中文发音:túgēyìsòng。
成语解释: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。形容国泰民安、百姓欢乐的景象。
成语出处:南朝-宋-颜延之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增类帝之宫,饬礼神之馆,涂歌邑诵,以望属车之尘者久矣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定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口诵心惟
中文发音:kǒusòngxīnwéi。
成语解释:诵:朗读;惟:思考。口中朗诵,心里思考。
成语出处:明王守仁《传习录》中卷:“讽诵之际,务令专心一志,口诵心惟。”
成语造句:读书时要做到口诵心惟才会有收获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指口中念诵,心里思考
讽德诵功
中文发音:fěngdésònggōng。
成语解释:赞美、颂扬功德。
成语出处:汉-焦赣《易林-节之革》:“讽德诵功,周美盛隆,奭旦辅成,光济冲人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;指歌功颂德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过目成诵
中文发音:guòmùchéngsòng。
成语解释:只要看一遍就能背诵。形容记忆力极强。
成语出处:《宋史刘恕传》:“恕少颖悟,书过目即成诵。”
成语造句:天资高妙,过目成诵,出口成章。(明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三)
成语辨析:“过目不忘”和“过目成诵”都形容记忆力特别强。但“过目不忘”偏重在看过一遍就经久不忘不限于文字;多用于口语;“过目成诵”偏重在看一遍就能背下来;只限于文字;多用于书面语。
家传人诵
中文发音:jiāchuánrénsòng。
成语解释:家家户户传习诵读。
成语出处:宋杨万里《章贡道院记》:“斯言一出,十邑之民,以手加额,家传人诵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或事等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春诵夏弦
中文发音:chūnsòngxiàxián。
成语解释: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。后泛指读书学习
成语出处:西汉戴圣《礼记文王世子》:“春诵夏弦,大师诏之。”
成语造句:入于门墙,如造阙里。春诵夏弦,载飏淑声。(唐刘禹锡《许州文宣王新庙碑》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;泛指读书学习
触目成诵
中文发音:chùmùchéngsòng。
成语解释:成诵:能背诵。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。形容记忆力强。
成语出处:唐姚思廉《陈书陆瑜传》:“论其博综子史,谙究儒墨,经耳无遗,触目成诵。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记忆力超众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家传户诵
中文发音:jiāchuánhùsòng。
成语解释:家家户户传习诵读。
成语出处:明-沈德符《野获编-词曲-填词名手》:“汤义仍《牡丹亭梦》一出,家传户诵,几令《西厢》减价。”
成语造句:孙犁《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》:“一篇短文,语言文字不讲求,是成不了家传户诵之作的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或事等
循诵习传
中文发音:xúnsòngxíchuán。
成语解释:①谓习惯于读死书、传旧闻。②谓诵习。
成语出处:东汉-班固《汉书-司马相如传》:“且夫贤君之践位也,岂特委琐握龊,拘文牵俗,循诵习传,当世取说云尔。”
成语造句:太平天国《行军总要》:“使军中将士循诵习传,知所取法,在在格遵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以上就是昆峰小编为您整理诵开头的成语有哪些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