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年4月30日 已帮助: 1031 人 来源:珠海卓越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有活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听茶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活眼现报
中文发音:huóyǎnxiànbào。
成语解释:现世的报应。
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三篇七:“丁丁儿那张尖嘴平生带过太带多了,所以死的时候连话都不能够说一句。这是活眼现报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;指现世的报应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活蹦乱跳
中文发音:huóbèngluàntiào。
成语解释:欢蹦乱跳。
成语出处:曹禺《日出》第四幕:“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。”
成语造句:大水看到活蹦乱跳的艾和尚一眨眼的工夫,就死在敌人枪弹之下,心里一阵疼。★孔厥、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欢蹦乱跳
半死不活
中文发音:bànsǐbùhuó。
成语解释:半死:接近死亡;多指生命受到极大折磨、摧残的状况。没有精神;毫无生气;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业萧条。
成语出处:清刘鹗《老残游记》:“听说停刑的头一日,即是昨日,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,都收监了。”
成语造句:想跑,水裹住他的脚,他就那么半死不活的,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。(老舍《骆驼祥子》十八)
成语辨析:~和“死去活来”;都有“被折磨得很惨、很痛苦”的意思;但~偏重在受折磨之惨;并可形容没有生气;“死去活来”偏重在疼痛之甚。
不顾死活
中文发音:bùgùsǐhuó。
成语解释:顾:顾惜,眷顾。不顾自己的生命,比喻拚命
成语出处:明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3回:“这呆子不顾死活,闯上宫殿,一路钯,筑破门扇,打破桌椅,把些吃酒的家火之类,尽皆打碎。”
成语造句:他们更希望有经验的人来领导他们,他们原意不顾死活地保卫家乡。★巴金《火》第二部十
成语使用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不要命
活剥生吞
中文发音:huóbāoshēngtūn。
成语解释:比喻机械地搬用或生硬地模仿。语出唐刘肃《大唐新语-谐谑》:“李义府尝赋诗曰:‘镂月成歌扇,裁云作舞衣。自怜回雪影,好取洛川归。’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,乃为诗曰:‘生情镂月成歌扇,出意裁云作舞衣。照镜自怜回雪影,时来好取洛川归’。人谓之谚曰:‘活剥王
成语出处:语出唐-刘肃《大唐新语-谐谑》:“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,乃为诗曰:‘生情镂月成歌扇,出意裁云作舞衣。照镜自怜回雪影,时来好取洛川归’。人谓之谚曰:‘活剥王昌龄,生吞郭正一。’”
成语造句:‘竹影横斜水清浅,桂香浮动月黄昏’,非江为诗乎?林君复‘疏暗’二字,竟成千古名句,所云一字之师,与活剥生吞者有别也。★清-王士禛《五代诗话-江为》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;指生拉硬扯
养家活口
中文发音:yǎngjiāhuókǒu。
成语解释:维持一家人的生活。
成语出处:清-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十九回:“那些书吏衙役,都是花了钱买着粮道的衙门,那个不想发财?俱要养家活口。”
成语造句:茅盾《如是我见我闻》:“如果是租车,则所余仅五六十元而已,养家活口还是困难。”
成语使用: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;指维持一家人的生活
死样活气
中文发音:sǐyànghuóqì。
成语解释:形容没有生气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-‘京派’和‘海派’》:“我宁可向泼刺的妓女立正,却不愿意和死样活气的文人打棚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活天冤枉
中文发音:huótiānyuānwǎng。
成语解释:形容冤枉之极。
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屈原》第四幕:“你们都说三闾大夫发了疯,其实真是活天冤枉。”
成语造句:我不想再遭受这样的活天冤枉
成语使用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冤屈
死声活气
中文发音:sǐshēnghuóqì。
成语解释:阴阳怪气的声音。
成语出处:明-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6回:“鹊噪檐前不肯休,死声活气没来由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活龙活现
中文发音:huólónghuóxiàn。
成语解释:龙:古代传说的一种灵怪动物。指像活的龙出现一样。形容神情生动逼真;好像就在眼前。
成语出处:明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五:“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,初时也疑惑,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,也信了。”
成语造句:他把那个的的模样说得活龙活现。
成语辨析:~和“惟妙惟肖”;都含有“很逼真”的意思。~偏重于“像亲眼看见一样”;用法较广;常用于口语;“惟妙惟肖”偏重于“非常精妙”;多用于书面语
以上就是听茶小编为您整理有活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