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年1月16日 已帮助: 814 人 来源:宿迁学大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关于疮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隐诗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百孔千疮
中文发音:bǎikǒngqiānchuāng。
成语解释:百;千:形容数量多;孔:小洞;窟窿。形容某种事物被破坏的程度非常严重;或形容毛病、弊病很多;也作“千疮百孔”。
成语出处:唐韩愈《与孟尚书书》:“汉氏以来,群儒区区修补,百孔千疮,随乱随失,其危如一发引千钧,绵绵延延,浸以微灭。”
成语造句:他身上的缺点虽然不少,但却不是百孔千疮,不可救药。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社会受到严重破坏,不容弥补
疮痍满目
中文发音:chuāngyímǎnmù。
成语解释:疮痍:创伤;比喻战争或自然灾害之后的景象。多用于比喻因战争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。眼睛所看见的都是残破凄凉的景象。比喻遭破坏的程度极为严重。也作“满目疮痍”。
成语出处:清李渔《风筝误和鹞》:“征鼙聒耳乡音杳,疮痍满目亲人少。”
成语造句:征鼙聒耳乡音杳,疮痍满目亲人少。(清李渔《风筝误和鹤》)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;形容战后或灾后严重破坏的景象
剜肉成疮
中文发音:wānròuchéngchuāng。
成语解释:本想割肉医疮,但被割之处反成新疮。比喻行事只顾一面,结果与预想适得其反。
成语出处:宋-崔与之《辞免除四川制置使札子》:“剜肉成疮,有根本先拨之虑;张颐待哺,有樵苏后爨之忧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比喻句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剜肉医疮
中文发音:wānròuyīchuāng。
成语解释:比喻只顾眼前,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。
成语出处:唐聂夷中《伤田家》诗:“二月卖新丝,五月粜新谷;医得眼前疮,剜却心头肉。”
成语造句:明-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剜肉医疮,权济目前之急;伤胸扪足,计安众士之心。”
成语使用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疮痍弥目
中文发音:chuāngyímímù。
成语解释:疮痍:创伤;弥:满。比喻触目皆是天灾人祸,穷困流离,民不聊生的景象
成语出处:李大钊《大哀篇》:“大乱之后,满地兵燹,疮痍弥目,民生凋敝,亦云极矣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战后或灾后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剜肉补疮
中文发音:wānròubǔchuāng。
成语解释:为生活所迫;卖掉还没有收获的新丝新谷;虽然度过眼前的困难;却丢掉了以后的收入。比喻只顾眼前;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。
成语出处:唐聂夷中《伤田家》诗:“二月卖新丝,五月粜新谷。医得眼前疮,剜却心头肉。”
成语造句:茅盾《林家铺子》:“那只有用剜肉补疮的方法拼命放盘卖贱货,且捞几个钱来渡过了眼前再说。”
成语使用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满目疮痍
中文发音:mǎnmùchuāngyí。
成语解释: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。
成语出处: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》:“惟自武汉事起,各省响应,兵连祸结,满目疮痍。”
成语造句:台风过处,满目疮痍,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。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
千疮百痍
中文发音:qiānchuāngbǎiyí。
成语解释:犹千疮百孔。
成语出处:刘先煌《飞翔吧,上海机床厂》:“‘中农公司’留下的是千疮百痍的烂摊子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漏洞多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千疮百孔
中文发音:qiānchuāngbǎikǒng。
成语解释:形容漏洞、弊病很多,或破坏的程度严重。
成语出处:清李渔《意中缘毒饵》:“虽然得些润笔之资,以助薪水,究竟这千疮百孔,那里补救得来。”
成语造句:让他们都显显身手,谁能把这个千疮百孔的中国从热火里救出来,算谁有本事。(梁斌《红旗谱》四十九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挖肉补疮
中文发音:wāròubǔchuāng。
成语解释:比喻只顾眼前,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。
成语出处:清梁启超《外债平议》:“就财政上以论,外债之宜借者,不过为苟安目前、挖肉补疮之计。”
成语造句:郭沫若《万引》:“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,东撙西节地还能勉强维持着。”
成语使用:连动式;作谓语;含贬义
以上就是隐诗小编为您整理关于疮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