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6月12日 已帮助: 715 人 来源:福州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描写胆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瘟疑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摘胆剜心
中文发音:zhāidǎnwānxīn。
成语解释:摘:取。剜:用刀剜。用刀子将胆和心取出。形容非常痛苦。
成语出处:元-无名氏《小孙屠》第三折:“再休放来生债,啼哭的摘胆剜心,伤情无奈。”
成语造句:清-无名氏《隔帘花影》第44回:“绑出去摘胆剜心,不许停留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隳肝沥胆
中文发音:huīgānlìdǎn。
成语解释:隳:毁坏;沥:液体往下滴。比喻待人忠心耿耿,赤诚无比。
成语出处:唐-元稹《上裴度相公书》:“宰物者虽朝许之以纶诰,暮许之以专席,厚则厚矣,遽责有隳肝沥胆同厮养之用力,亦难哉!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为人处世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色胆迷天
中文发音:sèdǎnmítiān。
成语解释:色:女色。形容贪恋淫欲胆量很大
成语出处:明-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7卷:“吴氏经过儿子几番道儿,也该晓得谨慎些,只是色胆迷天,又欺他年小,全不照顾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指胆大包天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提心吊胆
中文发音:tíxīndiàodǎn。
成语解释:吊:悬着;不塌实。心和胆好像悬起来;不塌实。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成语出处:明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7回:“众僧闻得此言,一个个提心吊胆,告天许愿。”
成语造句:但他们往往遭农会严厉拒绝,所以他们总是悬心吊胆地过日子。(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)
成语辨析:~和“心惊胆战”;都形容担心、害怕。但“心惊胆战”偏重在形容害怕;~则有时偏重在担心;有时偏重在害怕;当它偏重在害怕时;跟“心惊胆战”相通。
心粗胆大
中文发音:xīncūdǎndà。
成语解释:心地粗疏,胆子很大。形容野心勃勃,肆无忌惮。亦作“心粗胆壮”。
成语出处:元-石德玉《秋胡戏妻》第四折:“这厮便倚强凌弱,心粗胆大,怎敢来俺庄上。不由的忿气夯胸膛。”
成语造句:这里则是五亩来,多大一埚。你常好是心粗胆大,你把俺这坟前地倚强耕过。★元-郑廷玉《忍字记》第四折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
心惊胆寒
中文发音:xīnjīngdǎnhán。
成语解释:同“心惊胆战”。
成语出处:明-李日华《南西厢记-飞虎授首》:“心惊胆寒,浑身上淋漓雨汗。”
成语造句:阿来《尘埃落定》第二章:“土司这种笑声会使人心惊胆寒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
艺高胆大
中文发音:yìgāodǎndà。
成语解释:形容大胆的手法来自高超的技艺
成语出处:清-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66回:“这正是艺高人胆大。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:‘实是半路出家,何必施主追问呢?’”
成语造句:见过龙门石窟的宏伟雕像者,无不赞叹只有艺高胆大的人才能创造出这样的杰作。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技艺高超
丧胆游魂
中文发音:sàngdǎnyóuhún。
成语解释:丧:丧失;丧胆:形容恐惧到极点;游魂:魂游。魂魄飘荡无定。形容恐惧至极。形容惶恐无主的样子
成语出处: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祥子在街上丧胆游魂的走,遇见了小马儿的祖父。”
成语造句:他丧胆游魂地走了几天,没有一点用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惊恐
心惊胆落
中文发音:xīnjīngdǎnluò。
成语解释:同“心惊胆战”。
成语出处:宋-欧阳修《祭苏子美文》:“人有遭之,心惊胆落,震汗如麻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一身是胆
中文发音:yīshēnshìdǎn。
成语解释:形容胆量大,无所畏惧。
成语出处:晋陈寿《三国志蜀志赵云传》:“以云为翊军将军”裴松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:“先主明旦自来,至云营围视昨战处,曰:‘子龙一身都是胆也!’”
成语造句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50章:“他作战勇敢,一身是胆,是一员难得的虎将。”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以上就是瘟疑小编为您整理描写胆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