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12月4日 已帮助: 769 人 来源:洛阳秦学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有关响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鸿朗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风从响应
中文发音:fēngcóngxiǎngyìng。
成语解释:风从:顺风而从。闻风而起,应声而从。比喻迅速起、赞同、支持某种号召或倡议
成语出处:宋-邵博《闻见后录》:“无有远迩,风从响应,载考载稽,名实相称。”
成语造句:《明史-刘安传》:“内之君臣,习尚如此,则外而抚按守令之官,风从响应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事物等
浮声切响
中文发音:fúshēngqièxiǎng。
成语解释:浮声:平声;切响:仄声。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。
成语出处:《宋书-谢灵运传论》:“夫五色相宣,八音协畅,由乎玄黄律吕,各物宜。欲使宫羽相变,低昂互节,若前有浮生,则后须切响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浮生切响
中文发音:fúshēngqièxiǎng。
成语解释: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。
相关成语推荐:
浮瓜沉李
中文发音:fúguāchénlǐ。
响遏行云
中文发音:xiǎngèxíngyún。
成语解释:遏:阻止。指声音高入云霄;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。形容歌声嘹亮有力;悦耳动听。
成语出处:战国郑列御寇《列子汤问》:“饯于郊衢,抚节悲歌,声振林木,响遏行云。”
成语造句:跟手又唱第二出,便是《一夜九更天》,用老生挂白须,扮老人家,唱过岭时,全用高字,真是响遏行云。(清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第八回
成语辨析:见“响彻云霄”。
跫响空谷
中文发音:qióngxiǎngkōnggǔ。
成语解释:空谷中的行人之声。常比喻难得的音信、言论等。
成语出处:战国-宋-庄周《庄子-徐无鬼》:“夫逃虚空者,藜藋柱乎鼪鼬之径,踉位其空,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。”
成语造句:明-张居正《种莲子戊午稿序》:“僻在林里,谈艺之侣,屦绝于户,独辽殿下,好名重士,时以文翰相与于跫响空谷,遂忘其阒寂焉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难得的东西
游响停云
中文发音:yóuxiǎngtíngyún。
成语解释:形容响亮的歌声,高入云霄,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。
成语出处:战国郑列御寇《列子汤问》:“抚节悲歌,声振林木,响遏行云。”
成语造句:明-汪廷讷《广陵月》第四出:“真个是遗声振木,游响停云。”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响彻云际
中文发音:xiǎngchèyúnjì。
成语解释:见“响彻云霄”。
成语出处:明-袁宏道《吴游记-虎丘》:“一夫登场,四座屏息,音若细发,响彻云际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声音响亮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闻风响应
中文发音:wénfēngxiǎngyīng。
成语解释: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。
成语出处:清-叶廷琯《鸥陂渔话-邹广文效忠图》:“随有乡勇章双桂等三千余人,闻风响应。”
成语造句:《辛亥革命-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》:“更恐各处闻风响应,刻已分电沿江各省,一体严密防范,以期防患未萌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不声不响
中文发音:bùshēngbùxiǎng。
成语解释:不说话,不出声
成语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十一:“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,那一定是失败者。”
成语造句:这是试探咱,要是咱不声不响,以后开会就不再咱啰。★柳青《狠透铁》三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没有声音
蕤宾铁响
中文发音:ruíbīntiěxiǎng。
成语解释:以之赞扬弹奏技艺的精妙超绝。
成语出处:唐段安节《乐府杂录琵琶》:“武宗初,朱崖李太慰有乐吏廉郊者……郊尝宿平泉别墅,值风清月朗,携琵琶于池上,弹《蕤宾调》……忽有一物锵然跃出池岸之上,视之,乃一片方响,盖蕤宾铁也。以指拨精妙,律吕相应也。”
成语造句:〖示例〗蕤宾铁响应黄鹂,纨扇轻摇唱《竹枝》。★清阎尔梅《刘君因携琴见访醉后赠之》诗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以上就是鸿朗小编为您整理有关响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