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年5月11日 已帮助: 881 人 来源:佛山卓越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有赴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艿籽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捐躯赴难
中文发音:juānqūfùnàn。
成语解释:躯:身体。指舍弃生命,奔赴国难。
成语出处:三国-魏-曹植《白马篇》: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。”
成语造句:《西湖佳话-三生石迹》:“姓李名恺,率师拒敌,报国尽忠,捐躯赴难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为国捐躯
前赴后继
中文发音:qiánfùhòujì。
成语解释:赴:奔赴。前面的冲上去了;后面的紧跟上来。形容不断投入战斗;奋勇冲杀向前。
成语出处:艾青《光的赞歌》:“光荣属于奋不顾身的人,光荣属于前赴后继的人。”
成语造句:波涛汹涌的海浪,奔腾着,咆哮着,没有尽头。
成语辨析:~与“前仆后继”有别:~偏重在奋勇前进;多形容革命者一往无前的精神;“前仆后继”偏重在不怕牺牲;多形容革命者的英勇无畏。
风驰电赴
中文发音:fēngchídiànfù。
成语解释:形容迅速赶赴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孙绰传》:“如其迷逆不化,复欲送死者,南北诸军风驰电赴,若身手之救痛痒,率然之应首尾,山陵既固,中夏小康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行动等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赴汤跳火
中文发音:fùtāngtiàohuǒ。
成语解释:赴:去,走向;汤:开水。沸水敢蹚,烈火敢跳。比喻奋不顾身,不避艰险
成语出处:明-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88回:“小夫人说那里话!若肯在老爷前,抬举小人一二,便消受不了。虽赴汤跳火,敢说不去?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状语;比喻奋不顾身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飞蛾赴火
中文发音:fēiéfùhuǒ。
成语解释:象蛾子扑火一样。比喻自找死路、自取灭亡。
成语出处:《梁书到溉传》:“如飞蛾之赴火,岂焚身之可吝。”
成语造句:你这样做,无疑是飞蛾赴火
成语使用:动宾式;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;含贬义
违利赴名
中文发音:wéilìfùmíng。
成语解释:舍去利欲而求取名声。
成语出处:汉-王充《论衡-答佞》:“上世列传,弃宗养身,违利赴名,竹帛所载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放弃财利,求取功名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赴险如夷
中文发音:fùxiǎnrúyí。
成语解释:赴:投身进去;险:危险;如:像;夷:平坦。走向危险的道路,看作像平坦的大道。形容不避艰险。
成语出处:《魏书-于什门等传论》:“史臣曰:‘于什门等或临危不挠,视死如归;或赴险如夷,惟义所在。’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不避艰险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入火赴汤
中文发音:rùhuǒfùtāng。
成语解释:喻不避艰险。
成语出处:《四游记-老君道教源流》:“入火赴汤,下地上天,灰身没命,愿随大仙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魂不赴体
中文发音:húnbùfùtǐ。
成语解释:同“魂不附体”。
成语出处:明-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-西湖三塔记》:“霎时间把刀破开肚皮,取出心肝,呈上娘娘,惊得宣赞魂不赴体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状语、补语;形容受刺激而失去常态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全力以赴
中文发音:quánlìyǐfù。
成语解释:赴法;前往。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。
成语出处:清赵翼《二十二史札记》:“故凡可以得名者,必全力以赴,好为苟难,遂成风俗。”
成语造句:(1)抗洪救灾,党政军民都要全力以赴,(2)他全力以赴去做事,因此常常能够成功。
成语辨析:~和“竭尽全力”都可以表示“用全力去做某事”。但~偏重于“全力”;指用全部力量去做事;而“竭尽全力”偏重于“竭尽”;指用尽了全部力量。
以上就是艿籽小编为您整理有赴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