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8月4日 已帮助: 923 人 来源:金华戴氏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关于视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昆卉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鹰瞵虎视
中文发音:yīnglínhǔshì。
成语解释: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。形容心怀不善,伺机攫取。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论私德》二:“俄罗斯政府,以鹰瞵虎视之势,震慑五陆,而其人民称罪恶之府,黑暗无复天日,(日本人有《露西亚亡国论》,穷形尽相。)亦生计沈窘之影响也。”
成语造句:张继煦《湖北学生界叙论》:“鹰瞵虎视者数强国,四顾皇皇,无所用其武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视如敝屣
中文发音:shìrúbìxǐ。
成语解释:视:看待;敝:破旧;屣:鞋。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。形容轻视到了极点。
成语出处:《孟子尽心上》:“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。”
成语造句:梁实秋《学问与趣味》:“而且他们觉得某些科目没有趣味,便撇在一边视如敝屣,怡然自得。”
成语使用:用于对事物的态度。
视死若归
中文发音:shìsǐruòguī。
成语解释: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。形容不怕牺牲生命。同“视死如归”。
成语出处:西汉-刘安《淮南子-兵略训》:“故战日有期,视死若归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不怕死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视如寇仇
中文发音:shìrúkòuchóu。
成语解释:寇仇:仇敌。看得象仇人一样。
成语出处:先秦孟轲《孟子离娄下》:“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”
成语造句:倘明哲君子,洞察其奸,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,以三姑六婆视如寇仇。(清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二回)
成语使用:补充式;作谓语;含贬义
视下如伤
中文发音:shìxiàrúshāng。
成语解释:见“视民如伤”。
成语出处:《北史-魏纪-孝文帝纪论》:“加以雄才大略,爱奇好士、视下如伤,役己制物,亦无得而称之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管理者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目不苟视
中文发音:mùbùgǒushì。
成语解释:眼睛不随便乱看。形容为人正派。
成语出处:明-李贽《卓吾论略》:“吾大人何如人哉?身长七尺,目不苟视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状语;指为人正派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欺罔视听
中文发音:qīwǎngshìtīng。
成语解释:罔:蒙骗。欺骗人们的耳目
成语出处:《南史-朱异传》:“贪财冒贿,欺罔视听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欺骗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视死如饴
中文发音:shìsǐrúyí。
成语解释:指甘心死去
成语出处:元-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四折:“蒯彻本以口舌从事,与武涉同时,为主其心,吠尧何罪,甘赴鼎镬,视死如饴,诚壮士也。”
成语造句:清-徐岳《琼枝曼仙记》:“琼枝曼仙一娼耳,奋不顾身,视死如饴,不更贤于忠臣义士之所为耶?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;指甘心死去
视微知著
中文发音:shìwēizhīzhuó。
成语解释:看到细微迹象,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。
成语出处:三国蜀诸葛亮《便宜十六策思虑》:“君子视微知著,见始知终,祸无从起,此思虑之政也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内视反听
中文发音:nèishìfǎntīng。
成语解释:内视:向内看;反听:听外面的。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,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。
成语出处:西汉司马迁《史记商君列传》:“反听之谓聪,内视之谓明,自胜之谓强。”
成语造句:南朝-宋-范晔《后汉书-王允传》:“夫内视反听,则忠臣竭诚;宽贤矜能,则义士厉节。”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自我反省
以上就是昆卉小编为您整理关于视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