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年5月20日 已帮助: 919 人 来源:海口戴氏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昆琦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诗酒朋侪
中文发音:shījiǔpéngchái。
成语解释:侪:等辈,同类的人。作诗饮酒的朋友。同“诗朋酒友”。
成语出处:明叶宪祖《鸾鎞记》第二出:“同消遣,诗酒朋侪尽堪尽日盘桓。”
相关成语推荐:
诗肠鼓吹
画中有诗
中文发音:huàzhōngyǒushī。
成语解释:绘画当中具有诗意。形容画画得很好。
成语出处:宋苏轼《书摩诘〈蓝田烟雨图〉》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
成语造句:(1)一个画家要有很高的诗歌修养,才能达到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。(2)这幅风景画,画中有诗,极富有韵味,让人爱不释手。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褒义
诗以言志
中文发音:shīyǐyánzhì。
成语解释: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。亦作“诗言志”、“诗以道志”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-舜典》:“诗言志,歌永言。”
成语造句:唐-王勃《游山庙序》:“诗以言志,不以韵数裁焉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诗礼之训
中文发音:shīlǐzhīxùn。
成语解释: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。
成语出处:先秦孔子《论语季氏》:“曰:‘学《诗》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……曰:‘学《礼》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”
成语造句:宋-胡继宗《书言故事-父母》:“子承父教,云诗礼之训。”
成语使用:偏正式;作宾语;指子女遵从父母的教诲
诗家三昧
中文发音:shījiāsānmèi。
成语解释:作诗的诀窍。
成语出处:宋-陆游《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》:“诗家三昧忽见前,屈贾在眼元历历。”
成语造句:清-王士禛《香祖笔记》第六卷:“余尝观荆浩论山水,而悟诗家三昧,曰远人无目,远水无波,远山无皴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诗云子曰
中文发音:shīyúnzǐyuē。
成语解释:《诗经》所说和孔子所言。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。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。
成语出处:明-刘璋《凤凰池》第一回:“见那诗云子曰、者也之乎的人,他就摇首闭目,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。”
成语造句:刘绍棠《蒲柳人家》:“老秀才又酸气冲天,开口诗云子曰,闭口之乎者也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五步成诗
中文发音:wǔbùchéngshī。
成语解释:唐史青能五步成诗。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。清沈炳震《唐诗金粉-敏悟》:“青上书自荐能诗,云:‘子建七步,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。’明皇试以除夕、上元、竹火笼等诗,应口而出。上称赏,授以官。”今存《应诏赋得除夜》一首,见《全唐诗》卷一一五。
成语出处:清-沈炳震《唐诗金粉-敏悟》:“青上书自荐能诗,云:‘子建七步,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。’明皇试以除夕、上元、竹火笼等诗,应口而出。上称赏,授以官。”今存《应诏赋得除夜》一首,见《全唐诗》卷一一五。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作文等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诗朋酒友
中文发音:shīpéngjiǔyǒu。
成语解释:作诗饮酒的朋友。
成语出处:明-冯惟敏《粉蝶儿-李争冬有犯》套曲:“但有个诗朋酒友共开尊,少不得倚玉偎香珠翠拥。”
成语造句:我一心待相伴著诗朋酒友,我其实不爱您紫绶金貂。★明-无名氏《东篱赏菊》第二折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在一起写诗喝酒的朋友
能诗会赋
中文发音:néngshīhuìfù。
成语解释:赋:古文体。指善于写诗作赋
成语出处:清-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3回:“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们,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文学功底好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酒龙诗虎
中文发音:jiǔlóngshīhǔ。
成语解释:见“酒虎诗龙”。
成语出处:清-丘逢甲《饮镇平都司署赏菊为题宋人所画报捷图》诗:“粤水闽山文武会,酒龙诗虎主宾才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以上就是昆琦小编为您整理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