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10月12日 已帮助: 883 人 来源:兰州学大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定字开头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深渊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游移不定
中文发音:yóuyíbùdìng。
成语解释:游移:犹豫;迟疑不决。犹豫不决;拿不定主意。
成语出处:汉刘熙《释名释车》:“游环在服马背上,骖马之外辔贯之。游移前却,无定处也。”
成语造句:听了他所讲的一切,我游移不定的心稍稍有些安稳。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
扶危定倾
中文发音:fúwēidìngqīng。
成语解释:谓在国家危殆将倾覆之时扶持之使安定。
成语出处:《周书-李基传》:“太祖扶危定倾,威权震主。”
成语造句:任用偶误,一切乖方,而欲倚之以扶危定倾,经营八表,岂不难乎!★康有为《上清帝第二书》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时局
论心定罪
中文发音:lùnxīndìngzuì。
成语解释: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。
成语出处:汉-桓宽《盐铁论-刑德》:“故《春秋》之治狱,论心定罪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判案等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安神定魄
中文发音:ānshéndìngpò。
成语解释:安:安定,安稳;魄:魂魄。指安定心神,稳定神智
成语出处:明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1回:“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剂,连进了数次粥汤,被众人扶入寝室,一夜稳睡。”
成语造句:贾母叫鸳鸯找些安神定魄的药,按方吃了。★清-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十五回
成语使用:作定语;指稳定情绪
心平气定
中文发音:xīnpíngqìdìng。
成语解释:心气平定,没有杂念。
成语出处:三国-魏-阮籍《乐论》:“言至乐使人无欲,心平气定,不以肉为滋味也。”
成语造句:宋-苏辙《汉武帝论》:“士大夫心平气定,高不为名所眩,下不为利所怵者,类能知之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等
指麾可定
中文发音:zhǐhuīkědìng。
成语解释:谓一经调度安排,不须多久,局势即可平定。语本《史记-陈丞相世家》:“诚各去其两短,袭其两长,天下指麾则定矣。”《汉书-陈平传》作“天下指麾即定矣”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史记-陈丞相世家》:“诚各去其两短,袭其两长,天下指麾则定矣。”《汉书-陈平传》作“天下指麾即定矣”。
成语造句:是时高宗锐意河南,以为指麾可定。★《陈书-蔡景列传》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定乱扶衰
中文发音:dìngluànfúshuāi。
成语解释:定:平定;扶:帮助,扶持。平定祸乱,扶持衰弱。
成语出处:清刘熙载《艺概诗概》:“刘越石诗定乱扶衰之志,郭景纯诗余残去秽之情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很有正义
褒贬解析:属褒义成语
心神不定
中文发音:xīnshénbùdìng。
成语解释:定:安定。心里烦躁,精神不安。
成语出处:《平妖传》第五回:“这般繁华去处,怕你们心神不定,惹出什么事非来。”
成语造句:叶圣陶《线下-春光不是她的了》:“解开这个篮子取出一些来,又打开那个箱子取出一些来,显然有点心神不定。”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人的心情
咬定牙关
中文发音:yǎodìngyáguān。
成语解释:亦作“咬定牙根”。形容下定决心,坚忍不拔。
成语出处:明-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五回:“这长老咬定牙关,声也不透。”
成语造句:李逵浑身脱剥,咬定牙关,手掿双斧,从城濠里飞杀过来。★《水浒传》第六六回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命中注定
中文发音:mìngzhōngzhùdìng。
成语解释:命:命运;人一生的遭遇;注定:预先决定。旧时迷信说法;指命运早已决定了。
成语出处:明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这是我命中注定,该做他家的女婿。”
成语造句:生活中的失意之事不能看作命中注定的。
成语使用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;含贬义
以上就是深渊小编为您整理定字开头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