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2月17日 已帮助: 1064 人 来源:济南京翰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有枪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星光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荷枪实弹
中文发音:hèqiāngshídàn。
成语解释:荷:扛;实:充实。指扛着枪;子弹推上枪膛。形容全副武装。
成语出处: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七章:“冲要的马路和街道忽然密布了荷枪实弹的武装岗位。”
成语造句:一到村头,就看见围子墙上岗哨严密,青年民兵们荷枪实弹的来往巡逻着。(峻青《李家埠在战斗》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高度警戒
夹枪带棒
中文发音:jiāqiāngdàibàng。
成语解释:指言语中暗藏讽刺。
成语出处:清-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一回:“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。又不像是恼我,又不像是恼二爷,夹枪带棒,终久是个什么主意?”
成语造句:敏之究竟持重一点,她怕太说得明白了,二姨太夹枪带棒一阵乱嚷嚷,就更是不好收拾。因之找了别的几件事来谈着,把这话扯了开去。★张恨水《金粉世家》第一百三回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口语
笔枪纸弹
中文发音:bǐqiāngzhǐdàn。
成语解释:指用笔墨文章作为论战的武器
成语出处:邹韬奋《抗战以来-“笔杆暴动”》:“现代很流行的用语,指笔和书报为‘笔枪纸弹’。”
成语使用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文人的工具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刀枪入库
中文发音:dāoqiāngrùkù。
成语解释:把刀枪都放进兵库里去。指没有战争;不用武备;也指和平麻痹;解除武装;不作戒备。
成语出处:清钱彩《说岳全传》:“其时天下太平已久,真个是:马放南山,刀枪入库,五谷丰登,万民乐业。”
成语造句:一年以前,当部队驻扎在这里的时候,他自己的一切精力都集中到生产方面去了,当时真有点,“刀枪入库,马放南山”的味道。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常与马放南山连用
磨刀擦枪
中文发音:módāocāqiāng。
成语解释:形容作战前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。
成语出处: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:“红枪会的人个个赤膊卷腿,磨刀擦枪,横眉瞪眼地注视着马英。”
成语造句:他又在磨刀擦枪准备战斗。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;形容作战前的准备工作
虚晃一枪
中文发音:xiùhuàngyīqiāng。
成语解释:形容佯作进攻,以便退却。
成语出处:清-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三回:“栾廷玉抵当不住,虚晃一枪,败阵而走。”
成语造句:毛泽东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来个‘虚晃一枪,回马便走’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用计
枪林弹雨
中文发音:qiānglíndànyǔ。
成语解释:枪杆像树林;子弹像下雨。形容战斗激烈;炮火密集的战场。
成语出处:清孙雨林《皖江血》:“此时人心一半改,结局真难测。且画策,枪林弹雨,木坏山颓,江城付劫灰。”
成语造句: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日子,江水山觉得还是才开始,却一晃就过去了四年多。(冯德英《迎春花》第二章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炮火密集,战斗激烈
铁面枪牙
中文发音:tiěmiànqiāngyá。
成语解释:比喻坚忍不拔,刻苦自励。
成语出处:明李贽《咏古》之一:“卧薪尝胆为吞吴,铁面枪牙是丈夫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比喻句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明枪暗箭
中文发音:míngqiāngànjiàn。
成语解释:比喻种种公开和隐蔽的攻击、伤害。
成语出处:元无名氏《独角牛》:“孩儿也,一了说明枪好躲,暗箭难防。”
成语造句:现在正有许多正人君子和革命文学家,用明枪暗箭,在办我革命及不革命之罪。(鲁迅《三闲集通信》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
刀枪剑戟
中文发音:dāoqiāngjiànjǐ。
成语解释:戟:古代一种兵器,合戈、矛为一体,既能直刺,又能横击。古代用于砍、刺的四种常用兵器。亦用于泛指兵器。
成语出处:明-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七回:“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,刀枪剑戟,灿若霜雪。”
成语造句:霍达《穆斯林的葬礼》第13章:“雷霆在他头脑中轰鸣,刀枪剑戟在他五脏六腑乱搅一锅粥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兵器
以上就是星光小编为您整理有枪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