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2月22日 已帮助: 777 人 来源:徐州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带若的成语汇总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曜灿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安若泰山
中文发音:ānruòtàishān。
成语解释:形容极其平安稳固。同“安如泰山”。
成语出处:《南史梁纪下论》:“自谓安若泰山,算无遗策。”
成语造句:〖示例〗夜宿丈人之馆,安若泰山。★宋周密《齐东野语》卷十七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斠若画一
中文发音:huànruòhuàyī。
成语解释:公平持正;整齐画一。
成语出处:唐-程晏《萧何求继论》:“萧河为法,斠若画一。”
成语造句:章炳麟《訄书》:“吾以为火器之穷,人人殚精竭思而无所进,万国之强弱,斠若画一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;用于书面语
寥若晨星
中文发音:liáoruòchénxīng。
成语解释:寥:稀少或疏少;若:像。稀疏得像早晨的星星一样。形容非常稀少或罕见。
成语出处:唐韩愈《华山女》诗:“黄衣道士亦讲说,座下寥落如明星。”
成语造句:这珍贵的动物,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寥若晨星,全世界都在呼吁保护它们。
成语辨析:~和“寥寥无几”都形容极为稀少;常可通用。但~是形象性地比喻人或事物;而“寥寥无几”是用来直接陈述事物或人。
料远若近
中文发音:liàoyuǎnruòjìn。
成语解释:料:揣度。预料未来的事态发展就像眼前一样清楚
成语出处:晋-陈寿《三国志-魏志-王昶传》:“谋虑渊深,料远若近,视昧而察,筹不虚适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有远见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若明若暗
中文发音:ruòmíngruòàn。
成语解释:好像明亮;又好象昏暗。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。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,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。”
成语造句:在这种态度下,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,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,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。(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或事物
旁若无人
中文发音:pángruòwúrén。
成语解释:旁:旁边;若;好像。身边好像没有人。形容自视高大;态度傲慢。也形容态度自然、镇静自如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西汉司马迁《史记刺客列传》:“高渐离击筑,荆柯和而歌于市中,相乐也,已而相泣,旁若无人者。”
成语造句:陈太尉初下船时,昂昂然,旁若无人,坐在中间。(明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七十五回)
成语辨析:~和“目中无人”;都表示高傲。但~还有态度从容自然的意思。
举重若轻
中文发音:jǔzhòngruòqīng。
成语解释: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。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。
成语出处:清赵翼《瓯北诗话》:“坡诗不尚雄杰一派,其绝人处,在乎议论英爽,笔锋精锐,举重若轻,读之似不甚用力,而力已透十分。”
成语造句:公听视机警,受大任举重若轻。上爱其才敏,倚若股肱。(清昭梿《啸亭杂录七裘文达公》)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含褒义
若即若离
中文发音:ruòjíruòlí。
成语解释:即;凑近。好象接近;又好像不接近。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。
成语出处:清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,如蛱蝶穿花;若即若离,似蜻蜓点水。”
成语造句:他的书虽然和《了凡纲鉴》也有些相合,但大段又很不相同,若即若离,令人不知道讲起来应该怎样拉在一处。(鲁迅《彷徨高老夫子》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态度不明朗
进道若蜷
中文发音:jìndàoruòquán。
成语解释:见“进道若退”。
相关成语推荐:
进退首鼠
中文发音:jìntuìshǒushǔ。
口壅若川
中文发音:kǒuyōngruòchuān。
成语解释:《国语-周语上》:“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川壅而溃,伤人必多,民亦如之。”后因以“口壅若川”喻禁舆论之害。
成语出处:《国语-周语上》:“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川壅而溃,伤人必多,民亦如之。”
成语造句:夫心险如山,口壅若川,怨怒之情不一,欢谑之言无方。★南朝-梁-刘勰《文心雕龙-谐隐》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以上就是曜灿小编为您整理带若的成语汇总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