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7月22日 已帮助: 728 人 来源:赣州戴氏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顶的成语推荐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浅笑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挨三顶五
中文发音:āisāndǐngwǔ。
成语解释:形容人多,连接不断。
成语出处:明冯梦龙《古今小说穷马周遭际卖塠媪》第五卷:“但见红尘滚滚,车马纷纷,许多商贩客人驮着货物,挨三顶五的进店安歇。”
成语造句:但见红尘滚滚,车马纷纷,许多商贩客人驮着货物,挨三顶五的进店安歇。(明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卷五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定语;形容人多
顶礼膜拜
中文发音:dǐnglǐmóbài。
成语解释:顶礼:头、手、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;膜拜:举手加额;长跪而拜。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;表示恭敬和畏服。后来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。
成语出处:清吴趼人《痛史》第20回:“这句话传扬开去,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,扶老携幼,都来顶礼膜拜。”
成语造句:这句话传扬开去,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,扶老携幼,都来顶礼膜拜。(清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二十回)
成语辨析:~和“五体投地”;都表示“崇敬”。但~偏重在“崇”;表示极其崇拜;“五体投地”偏重在“敬”;表示极其敬佩;并也可用来表示崇拜的程度。
顶门壮户
中文发音:dǐngménzhuànghù。
成语解释:谓支撑门户,光耀门第。
成语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八八回:“这也不枉你大哥哥死了,你大嫂子拉扯他一场!日后也替你大哥哥顶门壮户。”
成语造句:她家就靠她顶门壮户了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支撑门户
顶针续麻
中文发音:dǐngzhēnxùmá。
成语解释:首尾相连,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。如:成语接龙等。
成语出处:宋、元以来的一种文字游戏。即一人说一条成语或诗文,下一个人以其尾字为首字,再接着说,说不出者为负,罚饮酒或其他。
成语造句:张庚《中国戏剧史》:“作家采用一种‘顶针续麻’的手法,把汉元帝的思念昭君,以及因为思念昭君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;指文字游戏
摩顶至踵
中文发音:módǐngzhìzhǒng。
成语解释:犹摩顶放踵。
成语出处:南朝-陈-沈炯《为陈武帝与王僧辩盟文》:“僧辩等荷相国湘东王泣血衔冤之寄,摩顶至踵之恩,能不沥肝抽肠,共诛奸逆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人不辞劳苦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冒名顶替
中文发音:màomíngdǐngtì。
成语解释:冒:冒充。冒用别人的名义去做某事或窃取他人的权利。
成语出处:明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5回:“你走了便也罢,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,冒名顶替?”
成语造句:《古文尚书》的运气真够坏的,不但没有能够露头角,还一而在的遭到了些冒名顶替的事儿。(朱自清《经典常谈尚书第三》)
成语使用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绝顶聪明
中文发音:juédǐngcōngmíng。
成语解释:绝顶:极端。形容异常聪明。
成语出处:清-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35回:“他是绝顶聪明之人,一说便会,一会便已记得。”
成语造句:庄子是绝顶聪明的人,他的门徒大约也是些绝顶聪明的人。(郭沫若《庄子的批判》)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圆顶方趾
中文发音:yuándǐngfāngzhǐ。
成语解释:同“圆首方足”。
成语出处:清-龚自珍《〈升平分类读史雅诗〉自序》:“彼非圆顶方趾、父母所生之民耶?”
成语造句:鲁迅《文学的阶级性》:“人是同样的圆顶方趾,要吃饭,要睡觉。”
成语使用:作主语、宾语;指人
摩顶至足
中文发音:módǐngzhìzú。
成语解释:犹摩顶放踵。
成语出处:南朝-梁-吴均《行路难》:“摩顶至足买片言,开胸沥胆取一顾。”
成语造句:《旧唐书-薛登传》:“上启陈诗,唯希咳唾之泽;摩顶至足,冀荷提携之恩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人不辞劳苦
焚香顶礼
中文发音:fénxiāngdǐnglǐ。
成语解释:犹焚香礼拜。
成语出处:《西湖佳话-六桥才迹》:那杭州百姓,前番受过他的恩惠,今又听得他来,不胜欢喜,大家都打点焚香顶礼远接。”
成语造句:《西湖佳话-六桥才迹》:“那杭州百姓,前番受过他的恩惠,今又听得他来,不胜欢喜,大家都打点焚香顶礼远接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虔诚
以上就是浅笑小编为您整理顶的成语推荐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