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9月5日 已帮助: 773 人 来源:赣州戴氏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关于抹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妍洋 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哭天抹泪
中文发音:kūtiānmǒlèi。
成语解释:形容哭哭啼啼。
成语出处:清-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2回:“前日不知为什么撵出去,在家里哭天抹泪的。”
成语造句:王朔《给我顶住》:“你要有志气,别到时哭天抹泪地好像我是陈世美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哭泣
搽油抹粉
中文发音:cháyóumǒfěn。
成语解释:粉:香粉。涂脂抹粉,刻意打扮
成语出处:清-秋瑾《精卫石》序:“呜呼!尚凡以搽油抹粉,评老束足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女人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涂脂抹粉
中文发音:túzhīmǒfěn。
成语解释:搽胭脂抹粉。指妇女梳妆打扮。比喻为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;企图掩人耳目。
成语出处:明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4卷:“其妻涂脂抹粉,惯卖风情,挑逗那富家郎君。”
成语造句:我照作品的年月看下去,这些不肯涂脂抹粉的青年们的魂灵便依次屹立在我眼前。(鲁迅《野草一觉》)
成语辨析:~与“乔装打扮”区别在于:~偏重在“涂”;“抹”;可以指女子打扮;或美化某事物;“乔装打扮”偏重在“乔装”;仅指改变行装;掩盖本来面目。
东抹西涂
中文发音:dōngmòxītú。
成语解释:见“东涂西抹”。
成语出处:清-龚自珍《金缕曲-沈虹桥广文小像题词》词:“只东抹西涂还肯。两载云萍交谊在,更十行斜墨匆匆印。”
成语造句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左手拿着一张白纸,右手握了一根烧残的细柳条,在那里东抹西涂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胡写乱画
浓妆艳抹
中文发音:nóngzhuāngyànmǒ。
成语解释:形容妇女妆饰打扮得十分艳丽。
成语出处:明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每日只是浓妆艳抹,和西门庆做一处取乐。”
成语造句:她穿得比以前漂亮,而且是浓妆艳抹,还戴了一副长耳坠。★巴金《家》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妇女妆饰打扮得十分艳丽
一笔抹倒
中文发音:yībǐmòdǎo。
成语解释:比喻轻率地把成绩、优点全部否定
成语出处:清-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何次人家为我父母立茔安葬,盖祠奉祀,是何等恩情,岂可一笔抹倒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指全盘否定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搽脂抹粉
中文发音:cházhīmǒfěn。
成语解释:指化妆打扮。今亦用于形容掩饰、遮盖。
成语出处:清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19回:“每日起来,搽脂抹粉,那脸上的烟色,还可遮得过去。”
成语造句:丁玲《水》:“是一些参观的人,还有一些搽脂抹粉的太太在当中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女人
转弯抹角
中文发音:zhuǎnwānmòjiǎo。
成语解释:比喻说话、做事绕弯子;不直截了当。抹角:挨着墙角绕过。
成语出处:元秦简夫《东堂老》:“转湾抹角,可早来到李家门首。”
成语造句:他说话总是直来直去,从不转弯抹角。
成语辨析:~和“闪烁其辞”;都形容“说话不直接”。但~指不从正面点明;而从侧面说明意图;“闪烁其辞”指的是吞吞吐吐;有意回避主题。
淡妆浓抹
中文发音:dànzhuāngnóngmǒ。
成语解释:妆:化妆;抹:抹粉。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
成语出处:宋苏轼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诗: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”
成语造句:衣裳着得也俏,淡妆浓抹,总称他的高兴。★清-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18回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两种打扮
浓妆淡抹
中文发音:nóngzhuāngdànmò。
成语解释:指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妆饰。参见“淡妆浓抹”。
成语出处:元-康进之《新水令-武陵春》曲:“两般儿情厮隐,浓妆淡抹包笼尽。”
成语造句:丰子恺《梧桐树》:“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,显出了种种的容貌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以上就是妍洋 小编为您整理关于抹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