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年4月29日 已帮助: 789 人 来源:佛山瑞思学科英语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描写迟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雅芙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迟日旷久
中文发音:chírìkuàngjiǔ。
成语解释:犹言旷日持久。
成语出处:《商君书-君臣》:“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,垂衣裳而谈说者得,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时间久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迟疑不断
中文发音:chíyíbùduàn。
成语解释:犹言迟疑不决。
成语出处:唐韩愈《沦淮西事宜状》:“迟疑不断,未有能成其事者也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姗姗来迟
中文发音:shānshānláichí。
成语解释:旧时形容女子走路迟缓从容的样子。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。
成语出处:东汉班固《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》:“是邪,非邪?立而望之,偏何姗姗其来迟。”
成语造句:黄远庸《虚三级省制案之轮廓》:“蹉跎复蹉跎之省制案中,被以奇异之服色、姗姗来迟者,则所谓虚三级省制案者也。”
成语使用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表示迟到的意思
事不宜迟
中文发音:shùbùyíchí。
成语解释: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;不宜拖延。
成语出处:明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杨春道:‘好计!我和你便去,事不宜迟!’”
成语造句:(1)时机很要紧,事不宜迟,我们要立刻动手办。(2)为了赶在敌人前面,部队必须立即出发,事不宜迟!
成语辨析:~和“当务之急”都可表示“事情不可拖延”;但~偏重于“迟”;强调事情不能拖延;而“当务之急”偏重于“急”;强调事情急需处理。~没有“当务之急”语气重。
马迟枚疾
中文发音:mǎchíméijí。
成语解释:见“马工枚速”。
成语出处:清-陈祖范《寄沈归愚》诗:“鹤怨猿惊怀故地,马迟枚疾斗新篇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;用于称赞各有长处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迟徊观望
中文发音:chíhuáiguānwàng。
成语解释:犹言迟疑观望。
成语出处:刘揆一《黄兴传记》:“主张国内军事当局,乘日本大隈内阁迟徊观望之时,及早自动,以武力收回青岛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必里迟离
中文发音:bìlǐchílí。
成语解释:阴历九月九日。
成语出处:《辽史嘉仪志》:“九月重九日,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,少者为负,罚重九宴。……国语谓是日为‘必里迟离’,九月九日也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;指重阳节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迟疑未决
中文发音:chíyíwèijué。
成语解释:形容拿不定主意。
成语出处:《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传》:“昭度迟疑未决,建遣军士擒昭度亲吏于军门,脔而食之。
成语造句:清-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八回:“有迟疑未决的,谭绍洸即则道:‘……’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指犹豫不定
迟暮之年
中文发音:chímùzhīnián。
成语解释:迟暮:黄昏,比喻晚年。指人至老年。
成语出处:清-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三回:“年兄之论固正,但只是年兄迟暮之年,当此严冷之际,塞外驱驰,良不容易。”
成语造句:痛思臣母迟暮之年,不幸身婴残疾。(《清朝野史大观第九卷两大文章》)
成语使用:作宾语;比喻晚年
欲速反迟
中文发音:yùsùfǎnchí。
成语解释:速:快;迟:慢。指过于性急图快,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。
成语出处:《论语子路》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”宋刘克庄《答陈璘司户》:“老来怯酬唱,欲速反成迟。”
相关成语推荐:
欲速不达
以上就是雅芙小编为您整理描写迟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