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年2月22日 已帮助: 849 人 来源:衢州戴氏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带证的成语汇总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琦娟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援古证今
中文发音:yuángǔzhèngjīn。
成语解释:援:引。引述古事来证明今事。
成语出处: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事类》:“事类者,盖文章之外,据事以类义,援古以证今者也。”
成语造句:清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:“援古证今,极力为之。”
成语使用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引述古事来证明今事
死无对证
中文发音:sǐwúduìzhèng。
成语解释:对证:核实。当事人已死,无法核对事实。
成语出处:元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三折:“那厮死了,可不好了,你做的个死无对证。”
成语造句: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-一片青山了此身》:“特别声明‘别以为张主席死无对证了’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无法核对事实
铁证如山
中文发音:tiězhèngrúshān。
成语解释:形容证据确凿,象山一样不能动摇。
成语出处:柳子戏《孙安动本》第四场:“十八张冤状在此,铁证如山,老贼还有何辩!”
成语造句:这个坏分子,罪行累累,铁证如山,不容抵赖。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证龟成鳖
中文发音:zhèngguīchéngbiē。
成语解释:将乌龟说成甲鱼。比喻蓄意歪曲,颠倒是非。
成语出处:宋苏轼《东坡志林贾氏五不可》:“晋武帝欲为太子娶妇。卫瓘曰:‘贾氏有五不可:青、黑、短、妒而无子。’竟为群臣所誉娶之,竟以亡晋。……俚语曰‘证龟成鳖’,此未足怪也。以此观之、当云‘证龟成蛇’。……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故意歪曲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三媒六证
中文发音:sānméiliùzhèng。
成语解释:旧时婚姻,由父母包办,还必须有媒人介绍。表示郑重其事。
成语出处:元武汉臣《生金阁》第二折:“我大茶小礼,三媒六证,亲自娶了个夫人。”
成语造句: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卷:“我们家凭三媒六证,用聘礼,拿花轿把你抬来的。”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表示婚约郑重其事
单文孤证
中文发音:dānwéngūzhèng。
成语解释:仅有的证据。意谓不足凭信。
成语出处:北魏-郦道元《水经注-涑水》:“考服虔之说,又与俗符,贤于杜氏单文孤证矣。”
成语造句:录寄贵刊,希为刊载,一以略助多闻,二以见单文孤证,是难以‘必定’一种史实而常有‘什么疑义’的。★鲁迅《二心集-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》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不足为凭
对证下药
中文发音:duìzhèngxiàyào。
成语解释:见“对症下药”。
成语出处:《朱子语类》卷四一:“克己复礼,便是捉得病根,对证下药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采取有效的措施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证据确凿
中文发音:zhèngjùquèzáo。
成语解释:确凿:确实。证据确实可靠,无法否认。
成语出处:清-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八十六回:“尸场检验,证据确凿。且并未用刑,尔兄自认斗杀,招供在案。今尔远来,并非目睹,何得捏词妄控。理应治罪,姑念为兄情切,且恕。不准。”
成语造句:深恐不法勇丁,骚扰百姓,所以面谕本县:倘有前项情事,证据确凿,准其到县指控。审明之后,即以军法从事,决不宽贷。★清-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五回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等
引古证今
中文发音:yǐngǔzhèngjīn。
成语解释:引用古代史实或文献来论证当前的行事。
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-高逸传》:“儒家之教,宪章祖述,引古证今,于学易悟。今树以前因,报以后果,业行交酬,连锁相袭。”
成语造句:鲁迅《南腔北调集-祝涛声》:“那幸运也是缺点之处,是总喜欢引古证今带些学究气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旁引曲证
中文发音:pángyǐnqǔzhèng。
成语解释:广泛征引,委曲证明。
成语出处:元-黄溍《日损斋笔记-杂辩》:“大抵《庄子》多寓言,如必欲旁引曲证,以实其说,所谓子州支父、石户之农者,又为谁乎?”
成语造句:明-徐渭《奉师季先生书》:“旁引曲证者,不过以夸多而斗靡,而故摘一字一句以售己说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说话与文章等
以上就是琦娟小编为您整理带证的成语汇总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