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4月22日 已帮助: 761 人 来源:盐城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有关忧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曦之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内忧外侮
中文发音:nèiyōuwàiwǔ。
成语解释: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。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。同“内忧外患”。
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两晋演义》第九十九回:“霸踞关中卅二年,如何豆釜竟相煎!内忧外侮侵寻日,莫怪姚宗不再延。”
相关成语推荐:
内应外合
乐行忧违
中文发音:lèxíngyōuwéi。
成语解释:谓所乐的事就去做,所忧的事则避开。语本《易-干》:“乐则行之,忧则违之。”
成语出处:语出《易-干》:“乐则行之,忧则违之。”
成语造句:不但多用韵,抑且多用偶,即如‘乐行忧违’,偶也;‘长人合礼’,偶也。★清-阮元《文言说》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忧深思远
中文发音:yōushēnsīyuǎn。
成语解释:深刻忧虑,长远打算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唐风蟋蟀》小序:“忧深思远,俭而用礼,乃有尧之遗风焉。”
成语造句:水晶帘卷,听声声激越,忧深思远。(清陈天华《狮子吼》楔子)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深谋远虑
乐极则忧
中文发音:lèjízéyōu。
成语解释:好乐过度而不止,必生忧伤。
成语出处:西汉-戴圣《礼记-乐记》:“乐极则忧,礼粗则偏矣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忧国忧民
中文发音:yōuguóyōumín。
成语解释: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。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-齐策》:“寡人忧国爱民,固愿得士以治之。”
成语造句:那时节,朕却忧国忧民。(明吴承恩《西游记》)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爱国人士
高枕勿忧
中文发音:gāozhěnwùyōu。
成语解释:犹言高枕无忧。
成语出处:《四游记-玉帝起来赛宝通明会》:“比丘曰:‘娘亲高枕勿忧。自古云兵来将挡,水来土淹。’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劝告、指责等场合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怨天忧人
中文发音:yuàntiānyóurén。
成语解释:怨:怨恨;天:命运;忧:责怪。怨恨天命,责怪别人。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,埋怨别人。
成语出处:先秦孔子《论语宪问》:“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。”
成语造句: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,不要怨天忧人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主语、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忧心如焚
中文发音:yōuxīnrúfén。
成语解释:焚:火烧。忧虑、焦急得心里像火烧一样。形容十分忧愁、焦急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小雅节南山》:“节彼南山,维石岩岩,赫赫师尹,民具尔瞻。忧心如焚,不敢戏谈。”
成语造句:魏巍《东方》第四部第20章:“尤其是他一口饭不吃,使老妈妈忧心如焚。”
成语辨析:~和“忧心忡忡”都有十分忧愁不安的意思。但“忧心忡忡”偏重于“忧愁”;~偏重于“焦急”;表示忧虑;焦急到了极点。
忧国忘家
中文发音:yōuguówàngjiā。
成语解释: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-来歙传》:“中郎将来歙,攻战连年,平定羌、陇,忧国忘家,忠孝彰著。”
成语造句:忧国忘家,用意深远,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。(唐韩愈《论孔戣致仕状》)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一心为国
内忧外患
中文发音:nèiyōuwàihuàn。
成语解释:忧:忧虑;患:祸患。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。
成语出处:先秦管仲《管子戒》:“君外舍而不鼎馈,非有内忧,必有外患。”
成语造句:摆着那些七零八落的人才,要支撑这个内忧外患的天下,越想越觉危险。(清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十一回)
成语辨析:见“内外交困”(697页)。
以上就是曦之小编为您整理有关忧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