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4月25日 已帮助: 863 人 来源:福州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有关伸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昆谊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衣来伸手
中文发音:yīláishēnshǒu,fànláizhāngkǒu。
成语解释:形容懒惰成性,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。
成语出处:清-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1回:“安公子是自幼娇养,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的人。”
成语造句:王朔《空中小姐》:“本人也象亿万富翁般神气活现,东奔西跑,指手划脚,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的问心无愧的日子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可分开使用
展脚伸腰
中文发音:zhǎnjiǎoshēnyāo。
成语解释:①下拜。②俗用以称人死。
成语出处:元-乔吉《两世姻缘》第四折:“不索你插钗、下财、纳采,有甚消不的你展脚伸腰两拜。”
成语造句:不能勾展脚伸腰,也和你鞠躬尽力。★明-汤显祖《牡丹亭-诀谒》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
瞠目伸舌
中文发音:chēngmùshēnshé。
成语解释:瞠:瞪着眼睛。瞪眼伸出舌头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
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6回:“吓得瞠目伸舌,险些儿成了痴呆病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惊讶等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龙伸蠖屈
中文发音:lóngshēnhuòqū。
成语解释:形容笔势飞动,书法高超。
成语出处:南朝-陈-徐陵《玉台新咏》序:“三台妙迹,龙伸蠖屈之书;五色华笺,河北胶东之纸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龙屈蛇伸
中文发音:lóngqūshéshēn。
成语解释: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。
成语出处:清-陈恭尹《送雪公归耕苍梧歌》:“毛摧羽落君莫叹,龙屈蛇伸自终古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引伸触类
中文发音:yǐnshēnchùlèi。
成语解释:亦作“引申触类”。谓从某一事物的原则,延展推广到同类的事物。语本《易-系辞上》:“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。”
成语出处:语出《易-系辞上》:“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。”
成语造句:精研三十年,引伸触类,始得贯通其旨。★清-江藩《汉学师承记-惠周惕》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眉头不伸
中文发音:méitóubùshēn。
成语解释:形容忧愁烦闷的样子。
相关成语推荐:
眉头一皱
中文发音:méitóuyīzhòu,jìshàngxīnlái。
能伸能屈
中文发音:néngshēnnéngqū。
成语解释:见“能屈能伸”。
成语出处:《荀子-不苟》:“与时屈伸,柔从若蒲苇,非慑怯也;刚强猛毅,靡所不信,非骄暴也。以义变应,知当曲直故也。”
成语造句:这就叫大丈夫能伸能屈。★冯德英《苦菜花》第三章
成语使用:作谓语;指人的性格
屈一伸万
中文发音:qūyīshēnwàn。
成语解释:伸:展开。屈身一人之下,凌驾于万人之上
成语出处:《吴越春秋-王僚使公子光传》:“专诸曰:‘子视吾之仪,宁类愚者也,何言之鄙夫。夫屈一人之下,必伸万人之上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能屈能伸
中文发音:néngqūnéngshēn。
成语解释:屈:弯曲;伸:伸直。能弯曲也能伸直。指人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既能忍受委屈;又能挺直腰板;施展抱负。
成语出处:《周易系辞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”
成语造句:这就叫大丈夫能屈能伸。(冯德英《苦菜花》第三章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,形容人的性格
以上就是昆谊小编为您整理有关伸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