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2月6日 已帮助: 1120 人 来源:西宁学大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描写兵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昆锐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极武穷兵
中文发音:jíwǔqióngbīng。
成语解释:黩武。滥用武力。
成语出处:《周书-韦孝宽传》:“且君辅翼幼主,位重望隆,理宜调阴阳,抚百姓,焉用极武穷兵,构怨连祸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发动战争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兵微将寡
中文发音:bīngwēijiàngguǎ。
成语解释:微、寡:少。兵少将也不多。形容力量薄弱。
成语出处:元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一折:“他兄弟虽多,兵微将寡。”
成语造句:量王世充兵微将寡,俺元帅兵多将广,人强马壮。(明无名氏《四马投唐》楔子)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力量薄弱
兵强马壮
中文发音:bīngqiángmǎzhuàng。
成语解释:兵力强盛;马匹肥壮。形容军队实力强;富有战斗力。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。
成语出处:《新五代史杂传十三安重荣传》:“尝谓人曰:‘天子宁有种耶?兵强马壮者为之尔。’”
成语造句:时孔明兵强马壮,粮草丰足,所用之物,一切完备,正要出师。(明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七回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军队等
残兵败将
中文发音:cánbīngbàijiàng。
成语解释:残:残余的;不完整的;败:输。剩下的士兵;打败的将官。形容损失惨重;被打得七零八落;失去战斗力的军队。也作“残兵败卒”、“败将残兵”。
成语出处:明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如今追击残兵败将,遂收故境,引兵而回。”
成语造句:侯匪又转向那一撮残兵败将动员起来。(曲波《林海雪原》三七)
成语辨析:~和“散兵游勇”;都可指被战败的军队。但~着重强调“残”、“败”;即被击溃、残存的势力;“散兵游勇”着重强调“散”、“游”;即没人统率;没有组织;独自行动的人;~还可戏称在竞赛中失败的对方。两个成语不能通用。
精兵强将
中文发音:jīngbīngqiángjiàng。
成语解释:精良的士兵,勇猛的将领。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-郗鉴传》:“使君若顾二帝,自可不行,宜急下檄文,速遣精兵猛将。”
成语造句:张平《抉择》:“由他们带领了几十号精兵强将,一个负责调查中纺的经济问题,一个……”
成语使用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历兵秣马
中文发音:lìbīngmòmǎ。
成语解释:磨利兵器,喂饱马匹。指作好战斗准备。
相关成语推荐:
历井扪天
中文发音:lìjǐngméntiān。
起兵动众
中文发音:qǐbīngdòngzhòng。
成语解释:众:大队人马。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
成语出处:晋-陈寿《三国志-吴志-华敷传》:“不可以兴土功,不可以会诸侯,不可以起兵动众,举大事,必有大殃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指大规模行动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兵戈抢攘
中文发音:bīnggēqiǎngrǎng。
成语解释:兵戈:武器,指战争;抢攘:纷乱。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
成语出处:《金史-粘葛奴甲传》:“时兵戈抢攘,道路不通,奴甲受命,毅然策孤骑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社会动荡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兵行诡道
中文发音:bīngxíngguǐdào。
成语解释:兵:用兵;行:使用;诡:欺诈;道:方法。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。
成语出处:先秦孙武《孙子计》:“兵者,诡道也。”
成语造句:清-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33回:“大凡兵行诡道。你把这奸细杀了,也无济于事。”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分句;指使用诡计来打仗
兵不血刃
中文发音:bīngbùxuèrèn。
成语解释:兵:兵器;刃:刀剑等的锋利部分。兵器上没有沾血。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。
成语出处:先秦荀况《荀子议兵》:“故近者亲其善,远方慕其义,兵不血刃,远迩来服。”
成语造句:兵不血刃,就平了广西省多年的乱党。(清张春帆《宦海》第七回)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定语、状语;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
以上就是昆锐小编为您整理描写兵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