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2月17日 已帮助: 804 人 来源:北京海风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带伏的成语汇总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景天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潜深伏隩
中文发音:qiánshēnfúyù。
成语解释:潜:深藏;隩:河岸弯曲的地方。形容潜伏深藏,不出头露面
成语出处:唐-韩愈《答侯继书》:“行自念方当远去,潜深伏隩,与时世不相闻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伏低做小
中文发音:fúdīzuòxiǎo。
成语解释:形容低声下气,巴结奉承。
成语出处:元尚仲贤《三夺槊》第二折:“他立下功劳,怎肯伏低做小。”
成语造句:若召到蜀中,以部曲待之,刘备安肯伏低做小?若以客礼待之,又一国不容二主。(明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甘愿处于低下的地位
擒奸擿伏
中文发音:qínjiānfāfú。
成语解释:捕捉奸人,揭发隐恶。
成语出处:《纪闻-苏无名》:“无名历官所在,擒奸擿伏有名。每偷,至无名前,无得过者。”
成语造句:唐-张说《故括州刺史冯公神道碑》:“忘私循公之美,歌谣所载;擒奸擿伏之奇,吏人攸仰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惩治坏人
弭耳俯伏
中文发音:mǐěrfǔfú。
成语解释:弭耳:温驯的样子。俯首帖耳的样子
成语出处:《六韬-武韬-发启》:“猛兽将搏,弭耳俯伏;圣人将动,必有愚色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;指臣服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不伏烧埋
中文发音:bùfúshāomái。
成语解释:伏:屈服;烧埋:烧埋银钱,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。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。
成语出处:元康进之《李逵负棘》第四折:“休道你兄弟不伏烧埋,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来;若不打,这顽皮不改。”
成语造句:我又不敢当厅抵赖,恰待分说,又道咱家不伏烧埋。(《元曲选争报恩》二)
成语使用:动宾式;作谓语;形容自以为是与自高自大的样子
鸡伏鹄卵
中文发音:jīfúhúluǎn。
成语解释:伏:孵卵;鹄:天鹅。用鸡来孵天鹅蛋。比喻才小难当大任
成语出处:战国-宋-庄周《庄子-庚桑楚》:“奔蜂不能化藿蠋,越鸡不能伏鹄卵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伏法受诛
中文发音:fúfǎshòuzhū。
成语解释:伏法: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;诛:杀死。犯法被杀。
成语出处:汉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假令仆伏法受诛,若九牛一毛,与蝼蚁何以异?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案件等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发隐擿伏
中文发音:fāyǐntīfú。
成语解释: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。
成语出处:宋秦观《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》:“[程给事]发隐擿伏,敏捷如神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膝行蒲伏
中文发音:xīxíngpúfú。
成语解释:伏地爬行。
成语出处:宋-司马光《资治通鉴-秦始皇帝二十五年》:“夫其膝行蒲伏,非恭也;复言重诺,非信也;糜金散玉,非惠也;刎首决腹,非勇也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做小伏低
中文发音:zuòxiǎofúdī。
成语解释:形容低声下气,巴结奉承。
成语出处:元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四折:“他那里做小伏低劝芳醑,将一杯满饮醉模糊。”
成语造句:若召到蜀中,以部曲待之,刘备安肯做小伏低。(明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以上就是景天小编为您整理带伏的成语汇总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