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3月24日 已帮助: 835 人 来源:佛山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有灰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怎忧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面如死灰
中文发音:miànrúsǐhuī。
成语解释:死灰:冷却的灰烬。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修务训》:“昼吟宵哭,面若死灰,颜色霉墨,涕液交集。”
成语造句:王朔《枉然不供》:“任北海面如死灰:‘您什么意思?’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;指人的脸色差
灰身粉骨
中文发音:huīshēnfěngǔ。
成语解释:犹言粉身碎骨。
成语出处:唐-王勃《上百里昌言书》:“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,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!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、宾语;用于比喻句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朽木死灰
中文发音:xiǔmùsǐhuī。
成语解释: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。比喻心情极端消沉,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。
成语出处:元石德玉《曲江池》第四折:“小官已为朽木死灰,若非你拯救吹嘘,安能到此。”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枯形灰心
中文发音:kūxínghuīxīn。
成语解释:身体像枯木心如同死灰。形容极端消极。
成语出处:《庄子-齐物论》:“形固可使如槁木,而心固可使加死灰也。”
成语造句:与人无竞,而好刺讥朋友之过;枯形灰心,而喜为感时玩物不能忘情之语。(宋苏轼《参寥子真赞》)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消极
寂若死灰
中文发音:jìruòsǐhuī。
成语解释:寂:静悄悄,没有声音。一点声响也没有,像死灰一般的寂静
成语出处:宋-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37卷:“志心者,始终运意,行坐动形,寂若死灰,同于枯木,灭诸想念,唯一而已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非常安静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心灰意败
中文发音:xīnhuīyìbài。
成语解释:犹心灰意懒。
成语出处:清-蒲松龄《聊斋志异-王子安》:“初失志,心灰意败,大骂司衡无目,笔墨无灵,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心灰意懒
中文发音:xīnhuīyìlǎn。
成语解释:灰心失望;意志消沉。形容丧失信心;不图进取。灰:消沉;懒:懈怠。
成语出处:元乔吉《玉交枝闲适》曲:“不是我心灰意懒,怎陪伴愚眉肉眼?”
成语造句:清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况经了这场宦海风波,益发心灰意懒。”
成语辨析:~和“万念俱灰”;都用来形容灰心丧气;意志消沉。但~可形容长期的灰心失望;也可形容一时的灰心失望。“万念俱灰”形容遭受沉重打击后的灰心、绝望;语义比~重。
坑灰未冷
中文发音:kēnghuīwèilěng。
成语解释:比喻时间极为短暂、匆促。
成语出处:唐章碣《焚书坑》诗:“坑灰未冷山东乱,刘、项原来不读书。”
相关成语推荐:
坑家败业
挫骨扬灰
中文发音:cuògǔyánghuī。
成语解释:死后将骨头挫成灰撒掉。形容罪孽深重或恨之极深
成语出处:清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倘然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,慢说我,就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。”
成语造句:清-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23回:“或真应了你的誓言,非挫骨扬灰不能救母,那么你救出来令堂之后,又有何人代你奉养呢?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罪孽深重
灰头土面
中文发音:huītóutǔmiàn。
成语解释: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。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。
成语出处:《碧岩录》第五卷:“曹洞下有出世不出世,有垂手不垂手。若不出世,则自视云霄;若出世,便灰头土面。”
成语造句:晃大舍送了珍奇到监,自己讨了保,灰头土面,瘸狼渴疾,走到家中。(《醒世姻缘》第十四回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定语;指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
以上就是怎忧小编为您整理有灰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