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年8月9日 已帮助: 612 人 来源:济南优胜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共的成语推荐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大神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和衷共济
中文发音:hézhōnggòngjì。
成语解释:衷:内心;济:渡水。大家一条心;共同渡江河。比喻团结一致;克服困难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皋陶谟》:“同寅协恭和衷哉。”《国语鲁语下》“夫苦匏不材于人,共济而已。”
成语造句:他见了启事便跑到书店里来,谈了些和衷共济的话。(郭沫若《学生时代创造十年》)
成语辨析:~和“同心协力”;“同舟共济”;都有“同心、同德;共同努力”的意思。~和“同舟共济”意义基本相同;它们多用在大事上;也含有共同克服困难之意;“同心协力”则不然。
同条共贯
中文发音:tóngtiáogòngguàn。
成语解释:条:枝条;贯:钱串。长在同一枝条上。比喻事理相通,脉络连贯。
成语出处:东汉班固《汉书董仲舒传》:“夫帝王之道,岂不同条共贯与?”
成语造句:章炳麟《文学说例》:“同条共贯,无取于甘辛相忌也。”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;指事理相通,脉络连贯
共相标榜
中文发音:gòngxiāngbiāobǎng。
成语解释:标榜:夸耀。彼此之间互相吹嘘、颂扬
成语出处:南朝-宋-范晔《后汉书-党锢传》:“海内希风之流,遂共相标榜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指互相吹嘘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奇文共赏
中文发音:qíwéngòngshǎng。
成语解释: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。
成语出处:晋陶潜《移居》诗:“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。”
成语造句:明-唐顺之《祭万古斋文》:“或时闭门对坐一室,奇文共赏,疑义与析。”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指共同研究奇特文章
通无共有
中文发音:tōngwúgòngyǒu。
成语解释:见“通共有无”。
成语出处:宋-叶适《刘建翁墓志铭》:“建翁内事两世母,奉从兄,抚幼弟;外交朋友,接乡里,通无共有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共贯同条
中文发音:gòngguàntóngtiáo。
成语解释:【解释】串在同一钱串上,长在同一枝条上。比喻脉络连贯,事理相通。
成语出处:【出处】清王夫之《石崖先生传略》:“涕笑皆神之所行,逡巡皆气之所应,固可于此得吾兄……共贯同条之精爽。”); insertintochengyuVALUES(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患难相共
中文发音:huànnànxiānggòng。
成语解释:患难:危险艰苦的环境。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。形容关系密切,利害一致
成语出处:清-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1回:“只因何玉凤、张金凤彼此性情相照、患难相共……不同寻常姐妹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彼此关系密切
褒贬解析:属褒义成语
共存共荣
中文发音:gòngcúngòngróng。
成语解释:荣:繁荣。共同存在,共同繁荣。指国与国睦邻友好关系
成语出处: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80章:“通电就职时列举四项方针:(1)停止内战,(2)外交上采取睦邻主义,冀达共存共荣目的,(3)……”
成语造句:我们本着共存共荣的原则行事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国际关系
同胞共气
中文发音:tóngbāogòngqì。
成语解释:喻指亲兄弟。
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-孝昭帝纪》:“体道居宗,人雄之望,海内瞻仰,同胞共气,家国所凭。”
成语造句:宋-叶廷珪《海录碎事-人事》:“同胞共气,谓兄弟也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合衷共济
中文发音:hézhōnggòngjì。
成语解释:犹言同心协力。
成语出处:谢彬《民国政党史》第四节:“进步党亦感两党提携之必要,故遇事胥能合衷共济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比喻同心协力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以上就是大神小编为您整理共的成语推荐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