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2月10日 已帮助: 806 人 来源:南通秦学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描写宁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旭尧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宁死不辱
中文发音:níngsǐbùrǔ。
成语解释:宁愿被处死也不肯受辱
成语出处:元-贾仲名《对玉梳》第三折:“待将咱所图,我宁死不辱。”
成语造句:能临危不惧,宁死不辱的人才是真正有骨气的人。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
深根宁极
中文发音:shēngēnníngjí。
成语解释:①谓深藏静处。②根柢牢固。
成语出处:战国-宋-庄周《庄子-缮性》:“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,则深根宁极而待;此存身之道也。”
成语造句:章炳麟《中华民国解》:“革命果成,取此深根宁极之政府而覆灭之,其兵力必非犹人而已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定语、状语;多用于比喻句
本固邦宁
中文发音:běngùbāngníng。
成语解释: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。
成语出处:《书五子之歌》: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”孔传:“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。”
成语造句:自古道,立国基,民为邦本;衣食足,知荣辱,本固邦宁。★京剧《串龙珠》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谏
管宁割席
中文发音:guǎnnínggēxí。
成语解释:管宁:人名;席:坐卧用的编织物。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,中止交往。
成语出处: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德行》:“管宁、华歆曾同席读书,有乘轩冕过门者,宁读如故,歆废书出看。宁割席分座曰:‘子非吾友也。’”
成语造句:像那种不仁不义的朋友,早该“管宁割席,一刀两断。”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宾语;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
丁宁周至
中文发音:dīngníngzhōuzhì。
成语解释:丁宁:再三嘱咐;周至:周到,细致。反复周详地再三嘱咐。形容办事周到
成语出处:晋-陈寿《三国志-蜀志-诸葛亮传》:“论者或怪亮文采不艳,而过于丁宁周至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除患宁乱
中文发音:chúhuànníngluàn。
成语解释:患:祸患,灾难;宁:安定。除掉祸患,安定叛乱
成语出处:三国-蜀-诸葛亮《后主出军诏》:“除患宁乱,克复旧都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治国等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宁静致远
中文发音:dànbómíngzhì,níngjìngzhìyuǎn。
成语解释:澹泊:不追求名利;宁静:心情平静沉着。不追求名利,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稳沉着,专心致志,才可有所作为。
成语出处:汉-刘安《淮南子-主术训》:“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
成语造句:至于宽闲之野,寂寞之滨,每自寓其天怀之乐,而澹泊明志,宁静致远,未尝不处处流露。(清无名氏《杜诗言志》卷三)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世
宁为玉碎
中文发音:nìngwéiyùsuì,bùwéiwǎquán。
成语解释:宁做玉器被打碎,不做瓦器而保全。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,不愿丧失气节,苟且偷生。
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元景安传》:“大丈夫宁可玉碎,不能瓦全。”
成语造句:咱们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。能突围就突围,万一出不去,他们拚到底吧。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二章)
成语辨析:见“宁死不屈”(704页)。
国无宁日
中文发音:guówúníngrì。
成语解释:宁:安宁。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。
成语出处:明-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一回:“宋大国也,起倾国兵,盛气而来……吾国无宁日矣。”
成语造句:毛泽东《南京政府向何处去?》:“战犯不除,国无宁日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国家没有太平的日子
宁缺勿滥
中文发音:níngquēwùlàn。
成语解释:滥:不加选择,过度,过多。宁可少些,不要不顾质量地求多。
成语出处:《左传-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善为国者,赏不僭而刑不滥……若不幸而过,宁僭不滥。”
成语造句:即令宁缺勿滥,这开封是一省首府,祥府是开封首县,却是断缺不得的。★清-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五回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才选拔等
以上就是旭尧小编为您整理描写宁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