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7月26日 已帮助: 794 人 来源:湖州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半开头的成语有哪些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七瞮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一知半解
中文发音:yīzhībànjiě。
成语解释:很贫乏的知识;很肤浅的理解。形容知道得不多;理解得不深。
成语出处:宋严羽《沧浪诗话诗辨》:“有分限之悟,有透彻之悟,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。”
成语造句:我也只得一知半解,不懂什么。(清颐琐《黄绣球》第八回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否定句
半梦半醒
中文发音:bànmèngbànxǐng。
成语解释:谓睡眠尚未清醒。
成语出处:《卖命-半梦半醒》:“说来说去,我究竟在半梦半醒之间,做了些甚么呢?”
成语造句:说来说去,我究竟在半梦半醒之间,做了些甚么呢?★倪匡《卖命-半梦半醒》
成语使用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状态
鹤知夜半
中文发音:hèzhīyèbàn。
成语解释:鹤夜半而鸣。比喻各有专长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-说山训》:“鸡知将旦,鹤知夜半,而不免于鼎俎。”
成语造句:适偶有所偏解,犹鹤知夜半,燕知戊己,而示必达于他事也。★晋-葛洪《抱朴子-至理》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半筹莫展
中文发音:bànchóumòchǎn。
成语解释:半条计策也施展不出。比喻没有一点办法
成语出处:孙中山《孙文学说自序》:“惟自民国成立之日,则予之主张建设,反致半筹莫展,一败涂地。”
成语造句:惟自民国成立之日,则予三主张建设反致半筹莫展,一败涂地。★孙中山《建国方略自序》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一点办法都想不出
得失相半
中文发音:déshīxiāngbàn。
成语解释:指利与弊同时存在,不相上下,基本相等。
成语出处:晋-陈寿《三国志-吴书-全琮传》:“今分兵捕民,得失相半,岂得谓全哉?”
成语造句:竟不晓何谓,犹不若石城之得失相半也。★宋-岳珂《桯史-石城堡寨》
成语使用:作谓语;指不相上下
半死不活
中文发音:bànsǐbùhuó。
成语解释:半死:接近死亡;多指生命受到极大折磨、摧残的状况。没有精神;毫无生气;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业萧条。
成语出处:清刘鹗《老残游记》:“听说停刑的头一日,即是昨日,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,都收监了。”
成语造句:想跑,水裹住他的脚,他就那么半死不活的,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。(老舍《骆驼祥子》十八)
成语辨析:~和“死去活来”;都有“被折磨得很惨、很痛苦”的意思;但~偏重在受折磨之惨;并可形容没有生气;“死去活来”偏重在疼痛之甚。
半上落下
中文发音:bànshàngluòxià。
成语解释:犹半途而废。
成语出处:《朱子全书》卷十五:“圣人不肯半上落下,直是做到底。”又卷九:“人各有个知识,须是推致而极其至,不然半上落下,终不济事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半途而废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一点半点
中文发音:yīdiǎnbàndiǎn。
成语解释:表示微小而不定的数量。
成语出处:清-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4回:“倘或不防,前后错了一点半点,不论真假。”
成语造句:沉寂的寒夜,静悄悄已没一点半点风意。★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微小而不定的数量
一鳞半爪
中文发音:yīlínbànzhǎo。
成语解释:鳞:鱼类的鳞片。爪:鸟兽的脚趾。指绘画中龙飞腾于云雾中;只显露出部分鳞片和几只爪。
成语出处:唐高仲武《中兴间气集苏涣》:“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,上广州李帅,其文意长于讽刺,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。”
成语造句:身后著作,年久多散佚,余遍为蒐罗,仅得诗三帙,丛残不具首尾,于诸集殆不过一鳞半爪耳。(清叶廷琯《鸥波渔话莪洲公诗》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指残缺不全
半夜三更
中文发音:bànyèsāngēng。
成语解释:三更:旧时一夜分为五更;半夜子时为三更;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。
成语出处:元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三折:“这船上是什么人,半夜三更,大呼小叫的。”
成语造句:他常常工作到半夜三更。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泛指深夜
以上就是七瞮小编为您整理半开头的成语有哪些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