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2月15日 已帮助: 826 人 来源:金华戴氏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冬的成语推荐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杰杰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肥冬瘦年
中文发音:féidōngshòunián。
成语解释: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,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,有“肥冬瘦年”之谚。见宋无名氏《豹隐纪谈》、宋范成大《吴郡志-风俗》。
相关成语推荐:
肠肥脑满
中文发音:chángféinǎomǎn。
无冬无夏
中文发音:wúdōngwúxià。
成语解释:无论冬天还是夏天。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陈风宛丘》:“无冬无夏,值其鹭羽。”
成语造句:爱情本来是无日无夜,无冬无夏的,但萧涧秋好象没有爱情。(柔石《二月》五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分寒暑
冬扇夏炉
中文发音:dōngshànxiàlú。
成语解释:比喻不合时宜
成语出处:东汉王充《论衡逢遇》:“作无益之能,纳无补之说,以夏进炉,以冬奏扇,为所不欲得之事,献所不欲闻之语,其不遇祸,幸矣,何福佑之有乎。”
成语造句:他经常干冬扇夏炉般的蠢事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;比喻无用的东西
无间冬夏
中文发音:wújiāndōngxià。
成语解释:见“无冬无夏”。
成语出处:清-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-滦阳消夏录》:“无间冬夏,读书恒至夜半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十冬腊月
中文发音:shídōnglàyuè。
成语解释:指阴历十月、十一、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。
成语出处:清-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59回:“十冬腊月喝凉水,临死埋在灶火坑。”
成语造句:老舍《正红旗下》:“到十冬腊月,她要买两条丰台暖洞子生产的碧绿的、尖上还带着一点黄花的黄瓜,摆在关公面前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冬天
冬烘学究
中文发音:dōnghōngxuéjiū。
成语解释:冬烘:形容懵懂,浅陋。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
成语出处:茅盾《幻灭》:“无奈应试者大抵是那一类脚色——冬烘学究,衙门蛀虫,又不能剥夺他们的考试权,只好让他们来考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知识分子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冬寒抱冰
中文发音:dōnghánbàobīng,xiàrèwòhuǒ。
成语解释:形容刻苦自勉。
成语出处:《吴越春秋-勾践归国外传》:“越王念复吴,仇非上旦也。苦身劳心,夜以继日。……冬常抱冰,夏还握火。”
相关成语推荐:
五冬六夏
冬温夏凊
中文发音:dōngwēnxiàjìng。
成语解释:凊:凉。冬天使父母温暖,夏天使父母凉爽。本指人子孝道。现亦泛称冬暖夏凉。
成语出处:西汉戴圣《礼记曲礼上》:“凡为人子之礼,冬温而夏凊,昏定而辰省。”
成语造句:一望琼花争怒放。飞越群山,人喜从天降。宫阙常年观白浪,冬温夏凊真佳况。(陈毅《蝶恋花访问亚洲三国(一)》词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宾语、补语;指冬暖夏凉
五冬六夏
中文发音:wǔdōngliùxià。
成语解释:犹言不论寒暑。不管什么时候。
成语出处:魏巍《山雨》:“不论白天黑夜,五冬六夏,她穿着件小破花褂子,在那儿放哨。”
成语造句: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孔里向外冒水,像一串串馒头大的水珠子,五冬六夏不断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冬温夏清
中文发音:dōngwēnxiàqīng。
成语解释:冬天使父母温暖,夏天使父母凉爽。本指人子孝道。现亦泛称冬暖夏凉。
成语出处:北魏《张猛龙碑》:“冬温夏清,晓夕承奉。”
成语造句:清-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3回:“为人子者,冬温夏清,昏定晨省,出入扶持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补语;指冬暖夏凉
以上就是杰杰小编为您整理冬的成语推荐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