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年2月11日 已帮助: 759 人 来源:洛阳秦学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有关巴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景逸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乌焦巴弓
中文发音:wūjiāobāgōng。
成语解释:乌:黑色;焦:火力过猛,使东西烧成炭样。原是《百家姓》中的四个姓氏。比喻烧得墨黑。
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演义》第五回:“良弼正要进门,猛听得一声怪响,不禁却顾,可巧弹落脚旁,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,呼痛未终,已是晕倒。”
成语造句:良弼正要进门,猛听得一声怪响,不禁却顾,可巧弹落脚旁,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,呼痛未终,已是晕倒。(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演义》五回
成语使用:作状语;多用于口语
干巴利脆
中文发音:gànbālìcuì。
成语解释:见“干巴利落”。
成语造句:老王做事从不拖泥带水,一向干巴利脆的。
相关成语推荐:
干将莫邪
巴人下里
中文发音:bārénxiàlǐ。
成语解释:①即下里巴人。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。用以称流俗的音乐。巴,古国
成语出处:南朝梁简文帝《与湘东王书》:“故玉微金铣,反为拙目所嗤;《巴人下里》,更合郢中之听。”
成语造句:张寅道:“晚生末学,‘巴人下里’之词只好涂饰闾里,怎敢陈于老太师山斗之下。”★《平山冷燕》第十七回
成语使用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通俗艺术
巴头探脑
中文发音:bātóutànnǎo。
成语解释:形容伸着头偷看。
成语出处:《鹧鸪天-乘公共交通车》:“乘客纷纷一字排,巴头探脑费疑猜,东南西北车多少,不靠咱们这站台。”
成语造句:他巴头探脑,行迹十分可疑
成语使用:作谓语;指人的神态
吃哑巴亏
中文发音:chīyǎbākuī。
成语解释: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损吃亏,不敢声张或无法申诉,只好自认吃亏。
成语出处:清石昆玉《三侠五义》第十四回:“且说苗家父子丢了银子,因是暗昧之事,也不敢声张,竟吃了哑巴亏了。
成语造句: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天不怕,地不怕,绝对不低着头吃哑巴亏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指只好自认吃亏
巴山蜀水
中文发音:bāshānshǔshuǐ。
成语解释:巴、蜀指四川一带。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。
成语造句:多少思怀在这圆圆月中,一次偶然的月下促膝,常成一生追念,于是巴山蜀水近来,洞庭湘河近来,扬子江钟山也近来……(萧白《晚祷》)
相关成语推荐:
巴山度岭
巴巴劫劫
中文发音:bābājiéjié。
成语解释:指心情急切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元狄君厚《介子推》第四折:“道他巴巴劫劫背着主公,破破碌碌践红尘。”
成语造句:明-杨慎《洞天玄记》第四折:“巴巴劫劫,都只为爱子怜妻,碌碌波波,常只是争人竞我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定语、状语;指人的心情
巴蛇吞象
中文发音:bāshétūnxiàng。
成语解释:巴蛇:传说中的大蛇。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。比喻人心不足,贪得无厌
成语出处:《山海经-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贪心不足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巴巴结结
中文发音:bābājiējiē。
成语解释:①勉强,凑合。②勤恳;辛劳。③形容说话不流利。
成语出处:①《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》:“光阴迅速,大娘子在家巴巴结结将近一年。”②《古今小说任孝子烈性为神》:“任珪天明起来,辞了父亲入城去了。每日巴巴结结,早出晚回。”
成语造句:他巴巴结结地说不了几句。
成语使用:作定语、状语;指人说话或做事
妄口巴舌
中文发音:wàngkǒubāshé。
成语解释:比喻胡言乱语。有时也指造谣污蔑。
成语出处:清-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20回:“只要自己拿定主意,必定还要妄口巴舌血淋淋的起这样恶誓么?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指造谣污蔑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以上就是景逸小编为您整理有关巴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