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年3月3日 已帮助: 856 人 来源:台州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尺的成语推荐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璟雯 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尺蠖之屈
中文发音:chǐhuòzhīqū。
成语解释:尺蠖:虫名,体长约二三寸,屈伸而行。尺蠖的弯曲。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
成语出处:《周易-系辞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(伸)也。”
成语造句:郭沫若《李白与杜甫-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》:“这在李白看来,也仿佛是‘尺蠖之屈’……是必不可少的历程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
喙长三尺
中文发音:huìchángsānchǐ。
成语解释:喙:嘴。嘴长三尺。形容人善于辨说。
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徐无鬼》:“丘愿有喙三尺。”
成语造句:明-陈继儒《珍珠船》第三卷:“太牢牛僧孺,少牢杨虞卿,喙长三尺。”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人能言善辩
咫尺威颜
中文发音:zhǐchǐwēiyán。
成语解释:同“咫尺天颜”。
成语出处:宋-王安石《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》:“联翩人贺知君意,咫尺威颜不隔霄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五尺之童
中文发音:wǔchǐzhītóng。
成语解释:亦作“五尺之僮”。指尚未成年的儿童。古尺短,故称。
成语出处:《孟子-滕文公子》:“从许子之道,则市价不贰,国中无伪;虽使五尺之童适市,莫之或欺。”
成语造句:俺夫人治家严肃,有冰霜之操。内无应门五尺之童,年至十二三者,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。★元-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儿童
足尺加二
中文发音:zúchǐjiāèr。
成语解释:比喻过分、过头。
成语出处:高阳《慈禧前传》十:“在恭王自己接见的贺客中,有人说要请大格格出来,以公主的身份,接受叩贺;只这原是足尺加二的趋奉,但正如俗话所说的,‘马屁拍在马脚上’,惹得恭王大为不悦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得寸入尺
中文发音:décùnrùchǐ。
成语解释:得:取得,获得。得了一寸,还想再进一尺。比喻贪得无厌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论民族竞争之大势》:“其奈得寸入尺、获陇望蜀者,既眈眈相逼乎前;而政府之慑狐威者,今日许以寸,明日予以尺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贪心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昂藏七尺
中文发音:ángcángqīchǐ。
成语解释: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。
成语出处:明汪廷讷《种玉记奇术》:“天付昂藏七尺躯,寻章摘句懒攻儒。”
成语造句:邹韬奋《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-关于服务的态度二》:“我们每个昂藏七尺之躯,活了几十年,至少的也活了十几年,难道还不懂得做人之道吗?”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主语、定语;指高大的男人
玉尺量才
中文发音:yùchǐliángcái。
成语解释:玉尺:玉制的尺,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。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。
成语出处:唐-李白《上清宝鼎》诗:“仙人持玉尺,度君多少才;玉尺不可尽,君才无时休。”
成语造句:从此珊瑚在网,文博士本出宫中,玉尺量才,女相如岂遗苑外。(清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四十二回)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高标准
寸蹄尺缣
中文发音:cùntíchǐjiān。
成语解释:喻收受小贿。蹄,“蹄”的古字,兽蹄,缣,黄色的细绢。
成语出处:清-吴伟业《梅村诗话》:“贪吏放手无罚,而寸蹄尺缣,辄加逮治。”
成语使用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小东西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目无三尺
中文发音:mùwúsānchǐ。
成语解释:不把法制放在眼里。形容违法乱纪,胡作非为。三尺,指法律。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,故称。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,故称。
成语出处:清-王士祯《居易录续谈》:“光天化日之下,岂容奸孽余党,胆大泼天,目无三尺。”
成语造句:凌力《少年天子》第四章:“所审受贿、用贿、过付种种事实,目无三尺,若不重加惩处,何以警戒来兹?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无法无天
以上就是璟雯 小编为您整理尺的成语推荐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