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5月3日 已帮助: 691 人 来源:绍兴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乌的成语推荐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苛刻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月落乌啼
中文发音:yuèluòwūtí。
成语解释:形容天色将明未明时的景象。
成语出处:唐-张继《枫桥夜泊》诗: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”
成语造句:清-许奉恩《里乘》第二卷:“无可奈何,月落乌啼之夜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屋乌推爱
中文发音:wūwūtuīài。
成语解释:犹言爱屋及乌。
成语出处:明-许自昌《水浒记-渔色》:“蒙尊嫂留小生进里面来坐,这个都是看宋公明的分上,屋乌推爱,一时相缱绻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鼻青眼乌
中文发音:bíqīngyǎnwū。
成语解释:鼻子发青,眼圈发黑。形容脸部伤势严重。
成语出处:古华《水酒湾纪事》:“若不趁早回头……肯定有跌大跤子、鼻青眼乌的时侯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定语、状语;形容人的伤势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乌焦巴弓
中文发音:wūjiāobāgōng。
成语解释:乌:黑色;焦:火力过猛,使东西烧成炭样。原是《百家姓》中的四个姓氏。比喻烧得墨黑。
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演义》第五回:“良弼正要进门,猛听得一声怪响,不禁却顾,可巧弹落脚旁,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,呼痛未终,已是晕倒。”
成语造句:良弼正要进门,猛听得一声怪响,不禁却顾,可巧弹落脚旁,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,呼痛未终,已是晕倒。(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演义》五回
成语使用:作状语;多用于口语
化为乌有
中文发音:huàwéiwūyǒu。
成语解释:乌有:无有;不存在。变得什么都没有了。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。
成语出处:宋苏轼《东坡诗卷十五章质夫送酒六壶,书至而酒不达,戏作小诗问之》诗:“岂意青州六从事,化为乌有一先生。”
成语造句:岂意青州六从事,化为乌有一先生。(宋苏轼《章质夫送酒六壶,书至而酒不达,戏作小诗问之》诗)
成语辨析:见“化为泡影”(420页)。
东兔西乌
中文发音:dōngtùxīwū。
成语解释:兔、乌:古代神话传说中说,月亮里有玉兔,太阳里有三足金乌,所以用乌、兔代表日月。月亮东升,太阳西落。表示时光不断流逝。
成语出处:宋吴潜《瑞鹤仙》:“愁高怅远。身世事,但难准。况禁他,东兔西乌相逐,古古今今不问。”
成语使用:作主语、宾语;表示时光不断流逝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慈乌反哺
中文发音:cíwūfǎnbǔ。
成语解释:慈:奉养;慈乌:乌鸦的一种,相传能反哺其母;反哺:乌雏长大,衔食哺其母。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
成语出处:元-无名氏《薛苞认母》第二折:“常言道马有垂缰,犬有那展草,踹踏街心,慈乌反哺。”
成语造句:阿英《花鸟争奇》:“慈乌反哺,有母子爱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报答父母
乌合之众
中文发音:wūhézhīzhòng。
成语解释:合:聚合;众;许多人。比喻临时杂凑的、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。
成语出处:管仲《管子》:“乌合之众,初虽有欢,后必相吐,虽善不亲也。”
成语造句:外边虽有些人,也是乌合之众,不相统摄。(清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十二回)
成语使用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
乌白马角
中文发音:wūbáimǎjiǎo。
成语解释:乌鸦变白,马头生角。比喻不能实现之事。
成语出处:南朝宋鲍照《代白紵舞歌辞》:“思君厚德委入山,洁诚洗志期暮年,乌白马角宁足言。”
成语造句:洁城洗志期暮年,乌白马角宁足言。(南朝宋鲍照《代白紵舞歌》诗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马角乌白
中文发音:mǎjiǎowūbái。
成语解释:乌鸦变白,马头生角。比喻不能实现之事。
成语出处:《燕丹子》卷上:“燕太子丹质于秦,秦王遇之无礼,不得意,欲求归。秦王不听,谬言曰:‘令乌白头,马生角,乃可许耳。’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不能实现之事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以上就是苛刻小编为您整理乌的成语推荐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