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年8月9日 已帮助: 867 人 来源:西宁学大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月的成语推荐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莓印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霁风朗月
中文发音:jìfēnglǎngyuè。
成语解释:和风明月,比喻宽厚祥和的气氛
成语出处:柯灵《阿英散文选序言》:“1962年春,曾有过一度愉快的促膝长谈。那时政治上正好有一段霁风朗月的日子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定语;指祥和的气氛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明并日月
中文发音:míngbìngrìyuè。
成语解释:明:光明,明亮。光辉灿烂与日月同辉
成语出处:西汉-戴圣《礼记-经解》:“天子者,与天地参,故德配天地,兼利万物,与日月并明,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。”
成语造句:清-如莲居士《薛刚反唐》第九回:“陛下明并日月,张天右身居文臣之首,统领百僚,举贤佐理,辅治仁政,乃他分内之事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称颂君王等
日濡月染
中文发音:rìrúyuèrǎn。
成语解释:濡:浸润。染:熏染。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。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。亦作“日渐月染”。
成语出处:清-魏祝亭《两粤傜俗记》:“因避徭赋,举家窜入,日濡月染,凡饮食衣服器用,皆与真傜无异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逐渐地改变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吟风咏月
中文发音:yínfēngyǒngyuè。
成语解释: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。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。
成语出处:唐-范传正《李翰林白墓志铭》:“吟咏风月,席天幕地,但贵其适所以适,不知夫所以然而然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文学作品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汝南月旦
中文发音:rǔnányuèdàn。
成语解释:汝南:汉代郡名;月旦:月朔,每月初一。指品评人物
成语出处:南朝-宋-范晔《后汉书-许劭传》:“初,劭与靖俱有高名,好共核论乡党人物,每月辄更其品题,故汝南俗有‘月旦评’焉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指评论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经年累月
中文发音:jīngniánlěiyuè。
成语解释:经:经历;经年:成年;累:积累;累月:连月。年复一年;月复一月。形容经历很长时间。
成语出处:隋薛道衡《豫章行》:“丰城双剑昔曾离,经年累月复相随。不畏将军成久别,只恐封侯心更移。”
成语造句:他天天下班后练字,经年累月,居然能参加比赛了。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定语、状语;形容经历的时间很长久
调风弄月
中文发音:diàofēngnòngyuè。
成语解释:调弄风月。喻男女间的谈情说爱。
成语出处:元-查德卿《醉太平-春情》曲:“春风管弦,夜月秋千,调风弄月醉花前。”
成语造句:我也曾絮叨叨讲口舌,实丕丕倾肺腑,下了些调风弄月死工夫。★《全元散曲-集贤宾-秋怀》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男女之间
雕风镂月
中文发音:diāofēnglòuyuè。
成语解释:刻意吟风弄月。
成语出处:明-张煌言《梅岭山居诗引》:“是使骚人雕风镂月,总是拈花,释子说乘参宗,无非梦草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文人等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霞裙月帔
中文发音:xiáqúnyuèpèi。
成语解释:以云霞为裙,明月为披肩。借指仙女或美女。
成语出处:前蜀-韦庄《天仙子》词:“金似衣裳玉似身,眼如秋水鬓如云,霞裙月帔一群群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日增月盛
中文发音:rìzēngyuèshèng。
成语解释:一天天一月月地增加、兴盛。
成语出处:清-王韬《瓮牖馀谈-西国印书考》:“明崇祯时,麻荫朱实立第一印书局,印器从英运至,其后日增月盛。”
成语造句:日本近来著东洋史者,日增月盛,实则中国史之异名耳。★梁启超《中国史叙论》第二节
成语使用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事物等
以上就是莓印小编为您整理月的成语推荐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