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2月2日 已帮助: 804 人 来源:济南天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仁的成语推荐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骚年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仁人君子
中文发音:rénrénjūnzǐ。
成语解释:仁:仁爱。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。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刑法志》:“刑之则止,而加之斩戮,戮过其罪,死不可生,纵虐于此,岁以巨计,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闻,而况行之政乎?”
成语造句:处于布衣窘迫之中,千金不改其志,端的是仁人君子也。★元-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三折
成语使用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好心人
仁民爱物
中文发音:rénmínàiwù。
成语解释:仁:仁爱,同情、爱护或帮助。爱众人,进而爱护万物。旧指官吏仁爱贤能。
成语出处:《孟子-尽心上》:“君子之于物也,爱人而弗仁;于民也,仁之而弗亲,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。”
成语造句:至于畏天事神,仁民爱物之际,未尝有须臾懈也。★宋-曾巩《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》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官吏
绝仁弃义
中文发音:juérénqìyì。
成语解释:绝、弃:放弃。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,回复到人的本性。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。
成语出处:《老子》第十九章:“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,绝仁弃义,民复孝德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无为而治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仁心仁术
中文发音:rénxīnrénshù。
成语解释:心地仁慈,医术高明。
成语出处:《孟子-离娄上》:“今有仁心仁闻,而民不被其泽,不可法于后世者,不行先王之道也。”
成语造句:他送给张医生一块牌匾,上面写着仁心仁术四字,表扬张医生医德高尚,医术精湛。
成语使用:作宾语;指称颂医生
仁言利溥
中文发音:rényánlìpǔ。
成语解释:见“仁言利博”。
成语出处:清-王夫之《读通鉴论-后汉光武二十》:“仁人之言,其利溥如此哉!”
成语造句:号电诵悉,关怀桑梓,仁言利溥,至堪钦佩。★孙中山《致上海各粤侨团体书》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称赞人
残虐不仁
中文发音:cánnüèbùrén。
成语解释:仁:仁爱。凶恶暴虐不讲仁义
成语出处:清-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32回:“再说那山东鲁王刘豫守在山东,残虐不仁,诈害良民,也非止一端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当仁不让
中文发音:dāngrénbùràng。
成语解释: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;不推托;不谦让。当:面对着;仁:原指正义的事;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。
成语出处:先秦孔子《论语卫灵公》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朱熹集注:“当仁,以仁为己任也。”
成语造句:人家骂小弟鱼肉乡愚,这句话仔细想来,在小弟却是当仁不让。(清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七回)
成语使用:偏正式;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;指该做就做
求生害仁
中文发音:qiúshēnghàirén。
成语解释:谓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。语本《论语-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成语出处:语出《论语-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成语造句:《新唐书-房式传》:“如式,不能去,又不能死,可谓求生害仁者乎?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世
杀身成仁
中文发音:shāshēnchéngrén。
成语解释:身:自己;杀身:舍生;成:成全;成就;仁:仁德;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。原指牺牲生命;成全仁德。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。
成语出处:先秦孔子《论语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成语造句:若得着死难者的热情的全部,便可以追他们的踪迹,杀身成仁了。(闻一多《文艺与爱国——纪念三月十八》)
成语辨析:~和“视死如归”;都含有“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自己的生命”的意思。但~含有“成全仁德”的主义;“视死如归”没有。
仁者能仁
中文发音:rénzhěnéngrén。
成语解释:旧谓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。
成语出处:元-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卖弄你仁者能仁,倚仗你身里出身。”
成语造句:都只为美貌潘安,仁者能仁,一会家心中自忖,谁与俺通个殷勤。★元-白朴《东墙记》第一折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以上就是骚年小编为您整理仁的成语推荐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