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6月23日 已帮助: 908 人 来源:嘉兴戴氏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也开头的成语有哪些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浩轩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何其毒也
中文发音:héqídúyě。
成语解释:也:文言助语,置于词尾,与“何”相配合,构成反诘语气。多么狠毒呀!
成语造句:这个妇人是何其毒也,我已领教过了
成语使用:作谓语;用于口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莫予毒也
中文发音:mòyúdúyě。
成语解释:莫:没有谁;予:我;毒:危害;也:语助词。没有人能危害我了。表示可以为所欲为了。
成语出处:先秦左丘明《左传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,曰:‘莫余毒也已。’”
成语造句:无论他们如何得势,如何兴高采烈,以为天下“莫予毒也”,然而他们的命运是最后一定要受到全国人民的制裁的。(毛泽东《反对投降活动》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者也之乎
中文发音:zhěyězhīhū。
成语解释:者、也、之、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。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。含讽刺意。
成语出处:元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一折:“问黄金谁买《长门赋》,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。”
成语造句:见那诗云子曰、者也之乎的人,他就摇首闭目,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。★明-刘璋《凤凰池》第一回
成语使用:作定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溜之乎也
中文发音:liūzhīhūyě。
成语解释:溜走(讽刺的、风趣的说法)。
成语出处:清-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43回:“米先生也不好意思,抽空儿他就溜之乎也了。”
成语造句:朱自清《巴黎》:“贼于是从容溜之乎也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口语
其言也善
中文发音:rénzhījiāngsǐ,qíyányěshàn。
成语解释:人到临死,他说的话是真心话,是善意的。
成语出处:《论语-泰伯》:“曾子言曰:‘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’”
成语造句:叶赫那拉-图鸿《乾隆皇帝》第六章:“俗话说‘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’,我要说的这句话,望你好好记住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分句;指人临死时的话
莫余毒也
中文发音:mòyúdúyě。
成语解释:再也没有人威胁、危害我了。表示目空一切,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。
成语出处:《左传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,曰:'莫余毒也已。'”
相关成语推荐:
莫予毒也
败也萧何
中文发音:chéngyěxiāohé,bàiyěxiāohé。
成语解释:萧何:汉高祖刘邦的丞相。成事由于萧何,败事也由于萧何。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。
成语出处:宋洪迈《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》:“信之为大将军,实萧何所荐,今其死也,又出其谋,故俚语有‘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’之语。”
成语造句: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,某心上至今不平。(明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第三十一卷)
成语使用:复句式;作分句;指成败都在于一个人
空空如也
中文发音:kōngkōngrúyě。
成语解释:空空:同“悾悾”;虚心的样子;如:文言虚词;表示“……的样子”。原形容诚恳、虚心的样子。现形容一无所有。
成语出处:先秦孔子《论语子罕》:“吾有知乎哉?无知也。有鄙夫问于我,空空如也。我叩其两端而竭焉。”
成语造句:多少只眼睛也都向王忠的座位搜寻的时候,却见这个小人儿的座位早已空空如也。(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三十八章)
成语辨析:见“空洞无物”(572页)。
必也正名
中文发音:bìyězhèngmíng。
成语解释: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。
成语出处:《论语子路》:“子路曰:‘卫君待子而为政,子将奚先?’子曰:‘必也正名乎!’”
成语造句:必也正名,各司其局,古人所守,某敢忘之?★宋-王谠《唐语林-方正》
成语使用:作谓语;指名声
以上就是浩轩小编为您整理也开头的成语有哪些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