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8月25日 已帮助: 1054 人 来源:天津学大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己开头的成语有哪些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久缺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奉公克己
中文发音:fènggōngkèjǐ。
成语解释:谓严以律己,一心为公。
成语出处:《东观汉记-周泽传》:“[泽]为渑池令,奉公克己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一心为公
褒贬解析:属褒义成语
排斥异己
中文发音:páichìyìjǐ。
成语解释:排斥:排除;驱逐;异己: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;一般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;比喻排挤、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合或利害冲突的人。又作“排除异己。”
成语出处:《晋书殷凯传》:“凯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,知仲堪当逐异己,树置所亲。”
成语造句:在国民党内部,各军官将士为了升官发财,排斥异己是他们贯用的伎俩。
成语使用:动宾式;作主语、补语;含贬义
成己成物
中文发音:chéngjǐchéngwù。
成语解释:自身有所成就,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。
成语出处:西汉戴圣《礼记中庸》:“诚者,非自成己而已也,所以成物也。成己,仁也;成物,知也。性之德也,合内外之道也。”
成语造句:明-李贽《初潭集-君臣四-能臣》:“一进见之顷,奏琴之间,而没者以慰,生者以荣,成己成物,道在兹矣。”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指自身有成就,也要其它人有成就
虚己以听
中文发音:xūjǐyǐtīng。
成语解释: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
成语出处:汉-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二卷:“君子盛德而卑,虚己以受人。”
成语造句:这位主管工作踏实,对于属下所反映的意见,都能虚己以听。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封己守残
中文发音:fēngjǐshǒucán。
成语解释:固步自封,抱残守缺。
成语出处:清-黄宗羲《留别海昌同学序》:“言理学者……薄文苑为辞章,惜儒林于皓首,封己守残,摘索不出一卷之内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形容人守旧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逞己失众
中文发音:chěngjǐshīzhòng。
成语解释:逞:放任。指由着性子胡来会失去众人的支持。
成语出处:清-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6回:“盖骄则恃己轻人,骄则逞己失众,失众无以御人,那得不败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劝诫人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政由己出
中文发音:zhèngyóujǐchū。
成语解释:政令由一己发出。指把持大权,独断专行。
成语出处:西汉司马迁《史记项羽本纪》:“三年,遂将五诸侯灭秦,分裂天下,而封王侯,政由羽出,号为‘霸王’。”
成语造句:独有为贵大臣告者,台阁之上,政由己出,龙行虎步,高下在心。(章炳麟《为民报封禁事移让日本内务大臣平田东助书三》)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人一己百
中文发音:rényījǐbǎi。
成语解释: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,自己做一百次,学一百次。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。
成语出处:西汉戴圣《礼记中庸》:“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”
成语造句:我们在学习上要有人一己百的精神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定语;含褒义
孤行己意
中文发音:gūxíngjǐyì。
成语解释:不接受别人的意见,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集外集-记“杨树达”君的袭来》:“我想,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,随随便便的青年,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。”
成语造句:我想,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,随随便便的青年,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。(鲁迅《集外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》)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人固执
先人后己
中文发音:xiānrénhòujǐ。
成语解释:首先考虑别人,然后想到自己。
成语出处:《礼记-坊记》:“子云:‘君子贵人而贱己,先人而后己。’”
成语造句:这也表现了他先人后己、艰苦朴素的崇高品质。(朱敏《深情怀念周伯伯》)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考虑别人
以上就是久缺小编为您整理己开头的成语有哪些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