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10月9日 已帮助: 784 人 来源:宁波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有尸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轩昂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伏尸流血
中文发音:fúshīliúxuè。
成语解释:伏尸:横尸在地。指人死亡。形容杀人众多
成语出处:东汉-班固《汉书-主父偃传》:“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,故圣王重行之。”
成语造句:《魏书-昭成子孙列传》:“天赐六年,天文多变,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战争等
借尸还魂
中文发音:jièshīhuánhún。
成语解释:迷信传说;人死以后灵魂可以借别人的尸体复活。比喻已经没落或死亡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或名义出现。
成语出处:元岳伯川《铁拐李》楔子:“岳寿,谁想你浑家将你尸骸烧化了,我如今着你借尸还魂,尸体是小李屠,魂灵是岳寿。”
成语造句:可是地主就在那边,工作团刚刚走,斗争刚刚过后,人家就来报仇,也能够借尸还魂哩!(孙犁《诉苦翻心》)
成语使用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尸位素餐
中文发音:shīwèisùcān。
成语解释:尸位:占据着职位而不做事。不做事而白吃饭。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。
成语出处:东汉班固《汉书朱云传》:“今朝廷大臣,上不能匡主,下亡以益民,皆尸位素餐。”
成语造句:邹韬奋《办事上需要的几个条件》:“除了尸位素餐的官吏,坐领干薪的蠹虫及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外,大概都不能和办事绝缘。”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尸居余气
中文发音:shījūyúqì。
成语解释:余气:最后一口气。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,指人将要死亡。也比喻人暮气沉沉,无所作为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宣帝纪》:“司马公尸居余气,形神已离,不足虑矣。”
成语造句:彼尸居余气,不足畏也。(唐杜光宪《虬髯客传》)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谓语;含贬义
行尸走骨
中文发音:xíngshīzǒugǔ。
成语解释:见“行尸走肉”。
成语出处:宋-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60卷:“枯木不复生,其牙叶纵遇阳和之春,长为阴冥下鬼,毕于朽腐,可谓愍嗟,虽位极人臣,皆行尸走骨矣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没有思想的人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五马分尸
中文发音:wǔmǎfēnshī。
成语解释:古代的一种酷刑,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。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。
成语出处:王西彦《老太婆伯伯》:“汪精卫私通外国却饶放不得,抓到时应该千刀万剐,五马分尸。”
成语使用:主谓式;作宾语;含贬义
褒贬解析:属贬义成语
碎骨粉尸
中文发音:suìgǔfěnshī。
成语解释:比喻把事物彻底打碎、摧毁。
成语出处:《诗刊》1978年第3期:“八十年前腐朽的中国,用浓黑的幕布迎接了您,哪知道迎来的是这样一位巨人,他将挥起铁拳把旧世界打个碎骨粉尸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尸鸠之平
中文发音:shījiūzhīpíng。
成语解释:尸鸠:亦作“鸤鸠”,即布谷鸟,传说它哺育群雏时能平均如一。比喻一视同仁。亦作“尸鸠之仁”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-曹风-鸤鸠》:“鸤鸠在桑,其子七兮。”毛亨传:“鸤鸠之养其子,朝从上下,暮从下上,平均如一。”
成语造句:南朝-宋-范晔《后汉书-袁绍传》:“唯陛下垂尸鸠之平,绝邪谄之论。无令愚臣结恨三泉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;多用于比喻句
焚尸扬灰
中文发音:fénshīyánghuī。
成语解释:见“焚骨扬灰”。
成语出处:清-钱泳《履园丛话-旧闻烧坯》:“其母恨礼甚,又诣弄部,请照陶和气例,凌迟后焚尸扬灰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非常仇视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行尸走肉
中文发音:xíngshīzǒuròu。
成语解释:比喻不动脑筋;不起作用;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。行尸:会走动的尸体。
成语出处:晋王嘉《拾遗记后汉》:“夫人好学,虽死若存;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”
成语造句:在他们的心目中,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,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虚表的行尸走肉而已。(峻青《不尽巨涛滚滚来》)
成语辨析:~和“酒囊饭袋”;都指庸庸碌碌的人。但~偏重在“没有灵魂”;“酒囊饭袋”偏重于“不会做事”。
以上就是轩昂小编为您整理有尸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