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4月17日 已帮助: 714 人 来源:西宁学大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才字开头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正梅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恃才傲物
中文发音:shìcáiàowù。
成语解释:恃:依靠、凭借;物:人,公众。仗着自己有才能,看不起人。
成语出处:《梁书萧子显传》:“恃才傲物,宜谥曰骄。”
成语造句:唐薛澄州昭纬,即保逊之子也。恃才傲物,亦有父风。(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四)
成语使用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念旧怜才
中文发音:niànjiùliáncái。
成语解释:旧:老交谊;怜:怜爱。思念旧谊,爱惜贤才
成语出处:清-袁枚《小仓山房尺牍》第156首:“方知大君子之念旧怜才,迥出寻常万万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宾语;指为人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多才多艺
中文发音:duōcáiduōyì。
成语解释: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金滕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材多艺,能事鬼神。”
成语造句:那字刻得细入毫芒,却又波磔分明,不觉叹道:“此公真是多才多艺!”(清吴趼人《二十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十三回)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,形容才能多方面
通才练识
中文发音:tōngcáiliànshí。
成语解释:博学多才,见识练达。
成语出处:唐-崔尚《唐天台山新桐柏观之颂序》:“夫其通才练识,赡学多闻,翰墨之工,文章之美,皆忘其所能也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才高气清
中文发音:cáigāoqìqīng。
成语解释:才:才能;气:气质。指才调高雅,气质清新
成语出处:唐韩愈《与孟东野书》:“足下才高气清,行古道,处今世,无田而衣食。”
成语造句:他才高气清,很有绅士风度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文人雅士
扫眉才子
中文发音:sǎoméicáizǐ。
成语解释:扫眉:妇女画眉毛。旧指有才华的女子。
成语出处:唐王建《寄蜀中薛涛校书》诗:“扫眉才子知多少,管领春风总不如。”
成语造句:郁达夫《日本谣》:“扫眉才子众三千,万里桥边起讲筵。”
成语使用:偏正式;作宾语;含褒义
大才小用
中文发音:dàcáixiǎoyòng。
成语解释:比喻人才使用不当,不能尽其才
成语出处:清-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7回:“你如今连个‘名世之数’都不肯出,真正大才小用了。”
成语造句:茅盾《腐蚀》:“你这样的人,干这种比较机械的工作,未免是大才小用了,可惜!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事安排不当
济世之才
中文发音:jìshìzhīcái。
成语解释:济:救。具有拯救时世的才能。形容极有政治才能。
成语出处:唐杜甫《奉待严大夫》诗:“殊方又喜故人来,重镇还须济世才。”
成语造句:他虽貌不惊人,却有济世之才。
成语使用:偏正式;作宾语;指救世的才能
志广才疏
中文发音:zhìguǎngcáishū。
成语解释:犹志大才疏。
成语出处:宋-李纲《奏陈利害札子》:“今浚之罪乃在于志广才疏,力小任重,不能谘诹良策,而专于自用。”
成语造句:明-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1卷:“刘汉宏为人志广才疏,这一席话,正投其机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指空想家
量才而为
中文发音:liàngcáiérwéi。
成语解释: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,不要勉强。
成语造句:你最好量才而为,不要勉强自己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以上就是正梅小编为您整理才字开头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