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年8月9日 已帮助: 3183 人 来源:石家庄精锐教育
摘要: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。短短几个汉字,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、一个故事、一个典故、一个道理、一个哲理,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。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。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在力的成语推荐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離境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假力于人
中文发音:jiǎlìyúrén。
成语解释:借别人的力量做事。
成语出处:战国郑列御寇《列子汤问》:“耻假力于人,誓手剑以屠黑卵。”
成语使用:补充式;作谓语;借别人的力量做事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爱日惜力
中文发音:àirìxīlì。
成语解释:珍惜时间,不虚掷精力。
成语出处:晋陈寿《三国志吴志孙和传》:“且志士爱日惜力,君子慕其大者,高山景行,耻非其次。”
成语造句:《周书-萧圆肃传》:“朝读百篇,乙夜乃寐,爱日惜力,寸阴无弃。”
成语使用:联合式;作谓语;指珍惜时间
殚精毕力
中文发音:dānjīngbìlì。
成语解释:殚、毕:尽。尽心竭力。
成语出处:明-张居正《示季子懋修》:“甲辰下第,然后揣己力量,复寻前辙,昼作夜思,殚精毕力,幸而艺成。”
成语造句:清-薛福成《应诏陈言疏》:“相率研求,殚精毕力,以备干城之用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尽心尽力
齐心同力
中文发音:qíxīntónglì。
成语解释:见“齐心协力”。
成语出处:南朝-宋-范晔《后汉书-王常传》:“齐心同力,锐气益壮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共同努力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力微任重
中文发音:lìwēirènzhòng。
成语解释:微:小。能力小而任务重
成语出处:唐-张说《让平章事表》:“若志小谋大,力微任重,岂敢顾惜微躯?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自谦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力敌势均
中文发音:lìdíshìjūn。
成语解释:同“力均势敌”。
成语出处:《宋书-刘穆之传》:“力敌势均,终相吞咀。”
成语造句:《周书-武帝纪下》:“兵连祸结,力敌势均,疆场之事,一彼一此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定语、宾语;形容双方力量相等
力济九区
中文发音:lìjìjiǔqū。
成语解释:济:帮助,周济;九区:指全国。以自己的力量周济全国的民众
成语出处:唐-卢照邻《三国论》:“有大贤而不能用,睹长策而不能施,便谓力济九区,智周万物,天下可指麾而定,宇宙可大呼而致也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势均力敌
中文发音:shìjūnlìdí。
成语解释:敌:相当。双方力量相等。
成语出处:晋袁宏《后汉纪献帝纪》:“无他远略,又势均力敌,内难必作,吾乘其弊,事可图也。”
成语造句:这场比赛对阵的双方势均力敌,最终以平局收场。
成语辨析:~偏重于指力量相等。“不相上下”应用范围更广;指二者在某方面差不多少。
惟力是视
中文发音:wéilìshìshì。
成语解释:谓竭尽己力而为。
成语出处:春秋-鲁-左丘明《左传-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除君之恶,惟力是视。”
成语造句:明-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8回:“今两国治兵相攻,数年不息,攻城取邑,惟力是视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;用于人的行为
齐心并力
中文发音:qíxīnbìnglì。
成语解释:众人一心,共同努力。亦作“齐心同力”、“朋心合力”、“齐心协力”、“齐心合力”。
成语出处:明-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7回:“上托兄长虎威,深感众头领之德,齐心并力,救拔贱体,肝胆涂地,难以报答。”
成语造句:清-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0回:“卿与淮安王、李靖齐心并力,同诛化及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共同努力
以上就是離境小编为您整理力的成语推荐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