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7月25日 已帮助: 779 人 来源:嘉兴戴氏教育
摘要: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有关吞舟之鱼是什么意思及造句的信息由51培训网小编恰若于2018/7/25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,包括吞舟之鱼是什么意思及造句、近义词、反义词及成语接成等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中文发音: tūn zhōu zhī yú。
成语解释:能吞舟的大鱼。常以喻人事之大者。
成语出处:《庄子 - 庚桑楚》:“吞舟之鱼,砀而失水。”《列子 - 杨朱》:“吞舟之鱼,不游枝流;鸿鹄高飞,不集污池。”《史记 - 酷吏列传序》:“网漏于吞舟之鱼,而吏治烝烝,不至于奸,黎民艾安。”
成语造句:吾顿八纮之网以收之,即或漏吞舟之鱼,而已暴腮断鳍,颓然老矣。★严复《论世变之亟》
成语使用:作宾语;多用于比喻句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相关成语推荐:
吞纸抱犬
中文发音:tūnzhǐbàoquǎn。
成语解释:吞纸充饥,抱犬御寒。形容家贫好学。
成语出处:北齐-颜之推《颜氏家训-勉学》:“好学,家贫无资,累日不爨,乃时吞纸以实腹;寒无毡被,抱犬而卧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吞符翕景
中文发音:tūnfúxījǐng。
成语解释:谓道者吞符箓,服日霞。
吞炭漆身
中文发音:tūntànqīshēn。
成语解释:战国时,豫让受知于智伯。后,韩、赵、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。豫让为报知遇之恩,矢志复仇。于是漆身为厉,吞炭为哑,改变声音形貌,伺机刺杀赵襄子,事败而死。事见《战国策-赵策一》、《史记-刺客列传》。后以为忍辱含垢,矢志复仇的典实。
成语出处:战国时,豫让受知于智伯。后,韩、赵、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。豫让为报知遇之恩,矢志复仇。于是漆身为厉,吞炭为哑,改变声音形貌,伺机刺杀赵襄子,事败而死。事见《战国策-赵策一》、《史记-刺客列传》。
成语造句:清-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我这番举动,也就如古人的卧薪尝胆、吞炭漆身一般。”
以上就是恰若小编为您整理吞舟之鱼是什么意思及造句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