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年2月5日 已帮助: 813 人 来源:无锡精锐教育
摘要: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,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,有关漆身吞炭的意思及成语故事的信息由51培训网小编喜风于2018/2/5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,包括漆身吞炭的意思及成语故事、近义词、反义词及成语接成等信息,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中文发音: qī shēn tūn tàn。
成语解释:漆身:身上涂漆为癞;吞炭:喉咙吞炭使哑。指故意变形改音,使人不能认出自己。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 - 赵策一》:“豫让又漆身为厉,灭须去眉,自刑以变其容。……又吞炭为哑,变其音。”《史记 - 刺客列传》:“漆身为厉(癞),吞炭为哑,使形状不可知。”
成语造句:明 -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84回:“今吾漆身吞炭,为智伯报仇。”
成语使用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褒贬解析:属中性成语
近义词:吞炭漆身、豫让吞炭
英语翻译:varnish the body and swallow charcoal
相关成语推荐:
漆桶底脱
中文发音:qītǒngdǐtuō。
成语解释:漆桶脱了底才能透光亮。比喻彻底明白清楚
成语出处:明-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2卷:“吕先生听罢,大彻大悟,如漆桶底脱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漆女忧鲁
中文发音:qīnǚyōulǔ。
成语解释:鲁穆公时国事危急,漆室之女对国家深感忧虑。指不当政的人对国事担忧
成语出处:清-毛祥麟《墨余录-开捐例》:“行见贞下起元,物极必反,沙汰之政,当轴必已筹及,毋徒为漆女之忧鲁也。”
成语使用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爱国
吞炭漆身
中文发音:tūntànqīshēn。
成语解释:战国时,豫让受知于智伯。后,韩、赵、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。豫让为报知遇之恩,矢志复仇。于是漆身为厉,吞炭为哑,改变声音形貌,伺机刺杀赵襄子,事败而死。事见《战国策-赵策一》、《史记-刺客列传》。后以为忍辱含垢,矢志复仇的典实。
成语出处:战国时,豫让受知于智伯。后,韩、赵、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。豫让为报知遇之恩,矢志复仇。于是漆身为厉,吞炭为哑,改变声音形貌,伺机刺杀赵襄子,事败而死。事见《战国策-赵策一》、《史记-刺客列传》。
成语造句:清-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我这番举动,也就如古人的卧薪尝胆、吞炭漆身一般。”
以上就是喜风小编为您整理漆身吞炭的意思及成语故事的全部内容,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。